截留“大学生村官”现象值得关注

来源:中国人事报 作者:佚名
    近年来,许多地方为了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招聘选派了一大批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这种做法不仅较好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并且也为大学生就业、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大学生村官”没能坚持在农村工作一线,而被截留在了各级党政机关。

    近年来,许多地方为了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招聘选派了一大批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这种做法不仅较好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并且也为大学生就业、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大学生村官”没能坚持在农村工作一线,而被截留在了各级党政机关。

“大学生村官”为何被截留?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上级党政机关“爱才”“护才”。这些“大学生村官”大多数基本素质较好,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较强,由于上级机关特别是乡镇机关人手较少或人才缺乏,就将部分“大学生村官”留在机关中工作。此外,由于农村的生活条件较差、“大学生村官”中女生较多,难以较好解决“大学生村官”的食宿和安全问题,因此上级就将他们留在了机关中。二是少数“大学生村官”个人意愿所为。农村的工作、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少数“大学生村官”不能长期坚持在农村工作;有的人认为“人往高处走”,在农村干没有前途,到上级机关更能发挥自己的才干、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由于以上原因,他们就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被留在上级机关中工作。三是少数农村对“大学生村官”不够重视。农村工作具体复杂,需要长期磨练才能获得足以开展工作的能力和威信。由于“大学生村官”社会经验较少,目前已有的知识能力和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农村群众和“本土”干部对他们并不十分重视和关心,不注重对他们进行培养和“传帮带,”因此一些“大学生村官”实际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无奈之下只好想方设法“留”在机关。

“大学生村官”被截留的现象,违背了招聘选派“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初衷,不仅不利于农村干部队伍的优化和农村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大学生村官”个人的成长进步。

如何制止“大学生村官”被截留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一是完善考核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强化日常监督,把在村工作情况作为考核管理的主要内容,把群众和村干部的意见作为考核评定的一项重要依据,从而切实保证“大学生村官”坚持在村工作。二是强化培训。通过举办“大学生村官”专题培训班、岗位实践锻炼等方式,丰富他们的基层工作经验、增强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尽快缩短磨合期。三是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实际问题。从食宿、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如有的地方规定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优先选拔基层领导干部”等政策,为“大学生村官”成长进步营造了良好环境,对“大学生村官”起到了较好的稳定作用,值得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