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琉璃庙镇选拔大学生村官招聘简章

来源: 作者:
图为琉璃庙镇政府    基本情况:琉璃庙镇位于怀柔北部深山区,距城区45公里,全镇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属燕山山脉,林地覆盖率达92%,年平均气温在13—19℃,年平均降雨400—500毫米。境内群山环抱,土地肥沃,物种丰富,堪称“天然动植物博物馆”。在崇山峻岭和茂密森林之间,镶嵌着无数奇峰异石,流淌着多处清泉。巍峨耸立的云蒙山、俊秀险拔的蜡扦山、怪石嶙峋的崎峰山三山相抱,奔流不息、绵绵流长的琉璃河、白河二水相绕。勾勒出水光山色,碧树蓝天的美丽景观,。春天,鸟语花香,流水欢歌;盛夏,满山青翠,层峦叠嶂;深秋,红枫尽染,五彩纷呈;入冬,玉树琼枝,银妆素裹,形成了天然的“百里画廊”,素有“琉璃山水、秀甲京北”之美誉。 琉璃庙镇是北京连接密云、延庆及河北省的交通枢纽和咽喉,111国道、琉崎路、范崎路、柏平路穿境而过;镇域内分布着10余个已经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和度假村,云蒙山、梧桐岭、蜡扦山、崎峰山、云雾山庄、崎峰山庄、蜡扦山度假村等。险峻的山峰、幽静的峡谷、厚重的文化、淳朴的民风,架构了卓然超群的休闲、旅游、度假、养生胜地。   结合资源优势,琉璃庙镇产业发展多样化,形成了多项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的富民产业。一是依托旅游资源,在111国道和琉崎路沿线大力发展观光、民俗旅游业。二是沿琉璃河沿线发展以鲟鱼养殖为主的冷水鱼产业;三是在镇域西部大力发展柴鸡、肉鸡养殖;四是大力开发以镇域内农产品为主的农副土特产品,形成了“鸡蛋、鸭蛋”、“山珍”、“干鲜果品”、“杂粮”、“鲟鱼”5大系列50多个品种的产品格局,几家协会在怀柔城区开设多个展销厅和销售网点,使农产品真正走向了市场,实现了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   2007年,镇党委政府将重点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富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四个方面的工作,为下一步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琉璃提供环境、产业、交通、政策等保障。   选拔对象:村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 选拔人数:18名 选拔条件:规划设计、旅游、行政管理、畜牧、农林、中文、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其他专业可酌情考虑。     各行政村简介   安洲坝村:紧邻111国道,为怀柔区南北交通必经之路。村庄四处环山,有耕地367亩,林地10824亩,果园70亩,山地林地资源广阔。琉璃河绕村而过,经过综合开发,村西可形成水面2500亩。全村有182户,466口人,党员42名。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6466元。   八亩地村距怀柔55公里,距琉璃庙镇政府21公里,延琉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面积11000亩,东至范琦公里三岔口,西至二台子村。八亩地村村民纯朴、正直、憨厚,全村126户,274口人,常住人口80户。这里有丰富的林地资源,主导产业是西洋参种植和板栗、山杏、核桃等林果种植。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307元。   八亩地村委会2005年重建,有活动室、宣教室等,丰富了农民精神生活,村里设有卫生服务站,给村民的就诊问医提供了便利。八亩地村民满怀信心,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努力创建幸福和谐的美好家园。   白河北村:位于琉璃庙镇政府东北8公里处,距111国道6公里,柏油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白河北村坐北向阳,白河水绕村而过,流入密云水库,形成了三面环水,一面环山,依山傍水的绝佳地理环境。村中80年修建的当时全国最长的铁索吊桥今日雄风依存,前来参观的游人不绝。村辖区水面积高达万余平米,耕地200余亩,荒山荒滩4800亩。村辖白河北、南狼虎哨两个自然村,共42户,97口人,党员10人。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430元。   本村将以民俗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村级3华里路面全部硬化,安装37盏路灯实现全村通明。今年大力兴建基础设施、大环境整治,完成了“五化”工程,为今后旅游业上档次、实现民俗旅游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及争创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岭沟门村:位于琉璃庙镇政府西部12公里处,海拔约1000米,全村共五个自然村,村东西长约7华里,南北长约6华里,村与村之间间隔约2华里,属深山区。全村共72户,152口人,常住人口110人,平均年龄50岁。村域面积5780亩,其中林业面积3870亩,耕地面积120亩。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外输劳动力、农业和运输。2006年人均纯收入5556元。   二台子村:位于怀柔区琉璃庙镇西23公里处。村北紧邻延琉路(市级公路),交通十分方便。辖二台子、北坡根、辛坎子三个自然村,琉璃河从三个自然村之间穿流而过。全村共有土地144.5亩,山场面积8500亩,有干鲜果树2万余棵。二台子村全村共有村民60户,160口人。   近年来,二台子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农业,调整种植结构,经济不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观。2006年,结合生态搬迁政策,二台子村准备将三个自然村合并到一起,拆旧建新,现在已初具规模。   2006年二台子村总收入1278.9万元,纯收入863635元,人均纯收入6397元,比2005年人均收入增长42%。我村2007年的指导思想是“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齐步走”,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工程,发展旅游业及其相关的果树种植、观光采摘;继续发展我村的“绿林榛发”合作组织的优势,将80亩榛子园扩大到220亩,形成规模;另外,还要发展特色养殖项目。       河北村位于琉璃庙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处。拥有土地142亩,山场8000多亩,林地6000多亩。全村共153口人,党员18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近几年,村里扩大核桃和板栗的种植规模,提高了村民收入,2006年,村人均收入达7200元。   狼虎哨村:位于琉璃庙镇政府辖区的最北端,距镇政府12公里。全村共有 52户116口人,全村辖域总面积6630亩,其中山场面积6480亩,耕地、果园面积为346亩。本村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主要有制种、果树种植和柴鸡、蛋鸭、养殖等。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319元。       老公营村:位于琉璃庙镇政府所在地中心区域,清中期成村。下辖老公营、朱营子、偏道子3个自然村,海拔250-310米,辖域面积7.8平方公里。全村共250户568口人,党员57人,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及餐饮服务为主导产业。近几年,本村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鲟鱼养殖业,成立了盘龙鲟鱼养殖协会,扩大了养殖规模,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6年,村人均纯收入达8404元。目前,镇党委将该村作为镇中心区域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将大大改善,为进一步发展养殖及餐饮服务业打下良好基础。   梁根村:位于琉璃庙镇西28公里处,与延庆县交界。全村共分4个自然村,共60多户,150多口人,党员16名。本村以养殖蛋鸡为主导产业,连续6年被怀柔区评为“五个好”党支部,2006年又被镇党委评为“富民产业先进村”;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240元。目前,本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养殖规模,力求实现本村养殖业进一步产业化、规模化。   龙泉峪村:距怀柔45公里,距镇政府5公里,距111国道2.5公里,和云蒙山只有一山之隔。全村一条沟,全长6公里,分三个小自然村,共有117户240口人,其中党员30名。有耕地269亩,果树1.8万余棵,主要是板栗、红果、梨等树种。全村总面积18150亩,森林覆盖率90%以上,空气清新。   本村经济收入以种地、果林为主,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为6624元。现急需一名能够帮助我村发展产业、带领农民致富的大学生村官,协助村干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碾子湾村:距琉璃庙镇政府7公里,位于琉璃河中上游,辖后河套、碾子湾、西沟门、神洞沟、皮条沟五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29户,552口人,党员34人。村域面积17745亩。本村以鲟鱼养殖、生态旅游、干鲜果品为主导产业。随着主导产业的不断发展,村经济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610元。今后,我村将进一步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崎峰茶村:距怀柔城区60公里,距镇政府10公里。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512口人,党员50名。现有山场面积1.5万亩,耕地1405亩。本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2006年人均纯收入6722元。近年来,为了使村民收入有所提高,保持稳步增长,我村不断加大种植业调整力度,利用我村山场面积大,地势、气候好的优越条件,大力发展干鲜果品种植,计划2007年栽种优质核桃500亩,并且已和中科院达成协议,由中科院提供优质树苗。此项工程的实施将对崎峰茶村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前安岭村:位于琉璃庙镇政府所在地东北4公里处,111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1660口人,党员15人,2006年人均纯收入7500元。目前,村里正充分利用111国道的优势,大力兴建基础设施。   青石岭村:位于琉璃庙镇北20公里处,距111国道10公里,清朝末期成村。主街道南北走向,村域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111户214口人,党员22人。本村以民俗旅游业为主导产业,2005年被北京市评为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2006年验收达标民俗户13户。随着民俗旅游业的发展,青石岭村的农业生产、经济建设、社会福利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2006年,村人均纯收入达7900元。2007年申请各职能部门依靠生态搬迁政策,招商引资,进行新村建设,大力兴建基础设施,力求实现民俗旅游业的进一步产业化、规模化。   双文铺村:位于琉璃庙镇政府所在地东北5公里处,清初成村。下辖双文铺、一间楼、八宝堂、小河口4个自然村,海拔543米,辖域面积4.6平方公里。全村共126户281口人,党员29人,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导产业。目前,本村依托白河水资源和青石岭户外大本营基地,发展民俗旅游和养殖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收入得到提高。2006年,村人均纯收入达8472元。随着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完成,本村被镇党委、镇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结合旧村改造工程,着力发展民俗旅游业。   孙胡沟村:位于琉璃庙镇西南13公里处,琉四公路沿村边而过,距111国道13公里。孙胡沟村主路呈南北走向,2005年路面硬化4公里,全村海拔420—1500米,辖北大地、范家庄、辛房、河西、南窑、上台子、东坎7个自然村,村域面积17834亩。共305户,613口人,党员43人。本村以柴鸡养殖为主导产业,兼农林业自营生产,2005年本村成功注册了新地柴鸡养殖协会,注册了琉璃山湖牌绿色商标。截至2006年底,柴鸡养殖存栏量达到了19000只。随着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孙胡沟村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200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千余元。孙胡沟自然地理位置优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诸多的自然景观,如窟窿山、两半山、仙姑扁洞、石花洞、母亲石、鸳鸯松等,为以后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树下村:位于琉璃庙镇西20公里处,101国道于村前经过,村中主街道东西走向,海拔800—1000米。杨树下村西邻梁根自然村,东邻二台子自然村。本村居住集中,总人口320人,150户,党员33人。杨树下村于嘉庆年建村,距今已有多年历史,邻里和睦、乡风文明,人文状况十分良好。“敛巧饭”是我村特有的民间风俗,流传200余年,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村以林业、西洋参种植为主导产业,现正着手民俗旅游业的发展。杨树下村在农业经济发展、社会福利都取得了很大提高,年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   鱼水洞村:位于琉四路沿线,距镇政府13公里。本村是由草场、渔水洞、黄土梁、骆驼山四个自然村组成,共计100户,248口人,党员20名。这里有众多绮丽的自然景观,如雄伟直立的蜡扦山,形象逼真的石人山,四季流淌甘甜可口的天露子母泉、饮马泉,涓涓细流犹如串串珍珠的珍珠坑,能容纳数百人的传说为穆桂英存放兵器的三尖洞等等。目前本村经济收入主要为板栗、核桃等林果种植业,人均村收入为690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