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学生村官刘子龙:黄土地上书写忠诚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
  辽宁省凌海市板石沟乡黄土坎村是一个“鸡鸣啼三市,花开香三疆”的贫瘠的小山村。
 
  小山村在凌海市却很闻名:这里有“三最”:区位偏远,南与葫芦岛市接壤、西与朝阳市毗邻;交通最不便,离县城近百公里,公交车都不通,即使到乡政府办事,一个来回也要60多华里山路;群众生活最贫困,全村400多户人家,贫困户近200户,贫困人口总数在全市258个行政村中排在头名。
 
  这么贫穷的小村,却有一个任村书记助理的大学生村官刘子龙。刘子龙2013年6月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曾担任校团委副书记,荣获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等多项殊荣。
 
  大学生为何来到穷山村,他给小山村带来了什么?
 
  与群众打成一片
 
  先当村民后做村官,坚持住农屋、吃农饭、干农活——这是刘子龙给自己定下的规矩。
 
  在刘子龙的民情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一副铁脚板,一铺行李卷”是他坚持与民为伍的真实写照。他采取“恳谈式”倾听、“专题式”调研、“体验式”察访的方式走访群众170多户,在春耕现场,在林地里,在农家院内,在远程教育站点,乡亲们总能看到他的身影。通过听取群众“原声带”、了解民情“原生态”,制定了以富民产业提升、生态环境提升、干群素质提升为重点的发展规划,并按照群众意见和建议,建立了村务民晓、村事民决、村财民理、村绩民考等制度。
 
  刘子龙常说,村官脚上有土,村民心里不堵。作为大学生村官就要“心”有所在,在岗、在位、在状态。在和群众摸爬滚打中,他与2户贫困户结了亲戚。凡是这些亲戚路过市里,刘子龙知道信后,都主动请吃便饭,给安排住宿,并带回一些生活必需物品。春节前,刘子龙特意到农贸市场买了烟、酒、猪肉和梭鱼,专程给2户亲戚送到家中。不到半年的时间,刘子龙“奉献”在乡亲们身上的款物折合人民币2600多元。大年三十,穷亲戚们在电话里向他全家拜年。“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和你有多亲。你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装在心里。”刘子龙坦言。
 
  “让全程服务的阳光普照在群众身上”
 
  黄土坎村的村部座落在村路边,但在破解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上”却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一是村部连个办公桌都没有,且长年被养猪大户租占;二是党员活动室变成了饲料房;三是党员管理呈松散型。
 
  刘子龙抓住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与村支书和养猪大户多次协商,腾出了村部。他带着村“两委”成员到新站村、八里村参观学习后,对村部卫生环境进行了彻底清理。在室内制作了四块大型图板,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目标、任务,党员十带头,致富项目和产业链上组建党小组等公开上墙。与此同时,刘子龙向市直部门求援,自己雇车将他们清退下来的3套办公桌椅拉到村上。从此,全村47名党员结束了无“家”可归的历史。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在黄土坎村的党员中先进典型随处见,榜样作用连成片。仅42名有带富能力的党员就吸纳450多劳力参与到创业致富项目中来。
 
  4月17日,刘子龙创办的大学生村官服务站正式挂牌。他向村民们郑重承诺:有呼必应、有求必到、有愁必解、有难必帮。他将标有手机号码、办公和家庭地址的150张服务联系卡发放到村民手中。
 
  村官服务站“开张”的第二天,5名村民“组团”找到刘子龙。他们反映,今年受历史上罕见的干旱,有近300亩地种不上。在场的村书记赵会说,因缺配套资金,前几年打的一眼井一直闲着没发挥作用。急性子的刘子龙当即写了一份申请,在村乡盖完公章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市抗旱防汛指挥部,把村里的旱情作了详细介绍,恳请给予大力支持。指挥部的领导当场决定,特事特办为黄土坎村解决一台八马力的柴油泵和1200米管带。
 
  抗旱播种那天,山坡上的村民纷纷向他打招呼。困难户刘文章拉着他的手说,咱家这6亩多地能种上,你是及时雨啊!
 
  细节见证真情,大爱积微成著。刘子龙创办大学生村官服务站后,他亲历亲为做“送上门”的群众工作30多人次。为老党员、困难户和贫困儿童办好事实事19件。他说:“当以民为天的意识潜移默化融入血脉,在服务中走群众路线的作风就会像呼吸一样自然。”
 
  “把治穷致富的责任扛在肩膀上”
 
  刘子龙坚持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群众的家庭发展当“家业”,把群众的念想当“家计”。针对村里的困难户,大都靠土里刨食维护生计,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的现实,刘子龙请来市、乡有关部门集体“把脉会诊”,决定发挥山区优势,从开发式扶贫入手,发展规模养猪业,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万事开头难。刘子龙驻村以来,正值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养猪赔钱的时期,让这些无资金、无技术、无门路的“三无户”养猪更是难上难。特别是去年,邻乡一个村不到一个礼拜,死了几十头猪,给群众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就连村干部也担心费力不讨好。刘子龙多次带着村民代表到市动监局向技术干部请教,打消了因“灾”致贫的思想顾虑。他多次主动上门,找市扶贫部门汇报,还把村里的班子成员请到市里,与扶贫部门的领导面对面商议,请他们进村入户实地调查。
 
  五·一刚过,市扶贫部门就决定,把黄土坎村纳入全市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扶贫工程的“大盘子”中。拿出10万多元专项资金从省内现代化养殖场订购,为每个贫困户免费提供2至3头优质仔猪。他和其他村干部起早贪晚完成了这些贫困户的项目审核、建档等工作。眼下,400多头仔猪正陆续送到农户家中。
 
  为给贫困户增收致富系上“保险带”,连日来,刘子龙跑机关、进企业、串市场,往返城乡之间,肥猪认领、饲料供应、防疫等一揽子计划均已坐实。许多贫困户高兴地说:有村官给咱搂后腰,再也不愁了。
 
  “群众的笑声就是和谐的音符”
 
  黄土坎村有两个自然屯,东西长近6华里。由于村里的4个广播喇叭时常“掉链子”,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极为不便。被一些群众戏称为“聋子的耳朵──摆设”。刘子龙找来同学对村里的通讯设备进行了一次大检修,更换了老化的线路,并把村组干部的手机号“捆绑”在广播上。现在,村民有个大事小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个电话,全村人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相互得到帮助。用群众的话说:真是方便到家了!
 
  黄土坎村70%左右的劳力在外打短工,绝大多数农户的农活儿都落在了留守妇女和老人身上。尤其是家里养的大牲畜更是他们春种秋收离不开的好帮手。然而,这两年村里丢驴、马的事没少发生,成为群众的一块心病。在刘子龙倡议下,支部成员牵头,30多名党员参加,成立了社会治安联防队。同时,刘子龙个人出资7000多元,先后两次到锦州买回专用电线、两个主机。与施工人员一道攀树、爬墙、扛木梯。在村头和主街及3条小道上安装7个高清电子探头。转眼三个月过去了,村里没发生一起偷盗事件。群众满意地说:有电子警察给咱看家护院,既放心又舒心。
 
  刘子龙有句座右铭:“村官的政绩在于群众的利益,村官的前途在于群众的幸福。”他深切体会到,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就要把责任举过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把群众装在心中,把本色进行到底,争做一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谐稳定的“压舱石”,革命传统的“播种机”。唯此,才能不负党心、不愧良心、不违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