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褪去书生气染得泥土香筑牢青春梦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
    村,是全国最基层的群众组织;村官,是全国最小的“官儿”,可他们,服务的却是全国最大的一个群体,干着党和国家关心的大事情。

  自2008年以来,我省一批又一批大学生,怀揣着激情和梦想,毅然告别舒适的城市生活,投身广袤的黑土地,用青春和才华书写了一段段精彩的人生篇章。“与群众沟通,就要多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

  走出菁菁校园,来到陌生的乡村,一开始面对的,就是村干部、村民们疑惑的目光:

  “放着城里的好工作不干,来农村还不是镀镀金,一抹身就走啦?”

  “大学生高高在上,来村里别添乱就行。”

  面对种种疑虑,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镇北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大学生村官阴继红,开始挨家挨户走访,坐在村民的炕头上唠家常,蹲在地头和村民一起合计致富门路。看到谁家孩子学习差,她就主动去辅导;谁家要办保险、生育指标手续,她就骑上自行车到镇上替村民办好;村里要整治环境卫生,她就和村民一起干。渐渐地,村民们接纳了这个勤快、开朗的大学生村官。

  然而,要真正取得村民的信任决非易事。有一年春天,根据规划,上级政府要征用镇北村的一些土地建学校,多数村民都签了拆迁征地合同,唯有一家,老两口死活不签字。眼瞅着开工的日子就要到了,阴继红和村委会的同志先后6次登门,反复劝说,仍然没有效果。

  当阴继红第七次到老人家时,人刚到门口,一盆冷水就迎面泼来,“快走!快走!这里没你丫头啥事。”老人拎着脸盆推搡着浑身湿透的阴继红。

  “大爷,我犯啥错了?你这样对我!”从小到大,就连父母也没舍得打过自己的阴继红忍不住哭起来。

  老人不吱声,依旧往外推。无奈,满是委屈的阴继红只好返回。

  然而,让这位老人没想到的是,不一会儿,换身衣服的阴继红又返回来。老人无奈,让阴继红进了屋。“说吧,除了签字的事,咱啥都可以谈。”半天下来,老人就是不提动迁的事。

  第二天,阴继红又来了,手里还拎着换洗衣服。“没见过这样难缠的村干部。”当阴继红刚刚迈进院门,老人的媳妇就怒气冲冲地端着一盆水从屋里冲出来,一边吼叫着,一边将水朝阴继红泼过来。

  有了提防的阴继红,急忙躲闪,水还是泼到了裤腿上。这次,阴继红没有哭,而是乐呵呵地走进屋里,依然耐心地向老人讲政策,讲建学校对村里的好处,对老人小孙子上学的好处,讲村民对老人的评价。

  8次登门,老两口被阴继红的真诚所感动,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

  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村民对阴继红的看法,村党支部书记说,继红办事有股子倔劲儿,行。

  阴继红说:“这件事让我学会了与群众沟通的方法,啥事不能一味站在自己的角度,要多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不怕泥土才能融入,不怕流汗才能进步”

  “不怕泥土才能融入,不怕流汗才能进步。你能不怕泥土,肯于流汗,一定会进步。”这是2013年5月5日,阜新市海州区韩家店镇党委书记齐绍斌在大学生村官李昂的民情日记上写的评语。

  不怕泥土,肯于流汗,不单单是对李昂的评价,也是许多大学生村官的真实写照。

  毕业于沈阳体院学院的黑龙江籍大学生赵晓林,放弃了留在城里当体育教师的机会,选聘到法库县登仕堡镇张家堡村担任村书记助理。

  农村工作琐碎复杂,在协助村两委做了新农合参保人员信息统计、独生子女光荣证信息录入、流动人口信息普查、远程教育等工作之余,赵晓林主动承担村级代理员一职,积极为村民跑腿办事,逐渐赢得了村民的认可。

  多年来,张家堡村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收入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为帮村民找条致富路,赵晓林一方面向农业专家请教,上网查找信息,一方面走村串户实地调查,最终发现树莓是适合张家堡村种植的高效农作物。

  为了引导村民种植树莓,赵晓林挨家挨户扳着手指头和村民一起分析,算细账。如今,村里已种植树莓500亩,还成立了树莓专业合作社,统一产销。

  2010年夏天,登仕堡镇的降雨量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张家堡村地处秀水河流域下游,而村前的张家堡大坝是防汛、防洪的重点地段。在汛期到来前,赵晓林跑水泵厂订制叶轮,深更半夜下到齐腰深的污水中安装抽水管。整个汛期,赵晓林和其他村干部轮流值守在大坝上,确保了村民安全度汛。

  赵晓林说,能把自己人生中最闪光的青春奉献给淳朴的乡亲们,我感到光荣。“你觉得不重要的事,对群众来说却是大事”

  两个老人,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做饭、熬药、洗漱、翻身,这一切重担全压在年轻教师贾珍肩上。

  第一次到贾珍家,看到这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姑娘承受着如此巨大的生活压力,在朝阳市双塔区光明街道建设路社区任书记助理的大学生村官李芊润掉下了眼泪。

  回到社区,李芊润便开始准备材料,向上级反映贾珍家的困难。历经3个多月的努力,民政部门将贾家列入低保户,并办理了大病救助,极大地缓解了贾家的困难。

  “长这么大,从不知贫困是何滋味。当看到贾珍家的困难,看到贾珍的乐观、坚强,我深受震动,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李芊润告诉记者。

  随后,李芊润多方奔走,筹措10万元资金在社区建起了日间照料站,由志愿者来照料社区的空巢老人。

  为帮助社区里的下岗无业人员,李芊润积极牵线搭桥,挨门挨户走访周边的企业、工商户,把他们的用工需求一一登记在册,然后通过社区的公示栏、LED显示屏告知居民,通过这种方式,目前已安置296人就业。

  在建设路社区,李芊润发现社区中间有一个存在了9年的垃圾场,到了夏季就气味刺鼻,居民苦不堪言。李芊润建议把垃圾场改建成文化广场,既改善了环境,又方便居民健身。李芊润的建议很快被社区吸纳,但苦于没有资金,迟迟无法开工。

  李芊润想,既然是利民的事就一定要办好,随后,便和社区书记一起四处募捐,筹措到45万元建设资金。没多久,一个集健身、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建成了,居民赞不绝口:“没想到,一个女大学生还真有本事。”

  李芊润告诉记者:“在社区这段工作让我认识到一个道理,就是你觉得不重要的事,对群众来说却是大事。也许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就可能影响他对党、对政府的态度。所以,给群众办事,一点都不能马虎。”

  这里记述的只是我省众多大学生村官中的几个典型代表,还有许多大学生村官让我们难忘,像义务为村民推销蔬菜的刘兆勇、发挥特长在村里开设钢琴课堂的董鹏飞、为养殖户引进紫花苜蓿的牟明峰、筹措资金为村民打井的王宏鑫、解决村民土地纠纷的刘伟、引进林下种植蘑菇技术帮助村民致富的刘大川、引进企业安排居民就业的崔柳、帮助村民改厕的孙晓飞、给村民进行代办服务的徐健……

  两年时间,漫漫人生旅途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有限的时光里,我省大学生村官将自己融入到农村这个大熔炉,埋头苦干,淬火锻造。

  村民们说,他们说话不再文绉绉,能说到大伙心里去。 村干部说,他们办事不再急躁,更踏实,更有法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