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硕士村官”杨本伦缘何败走麦城[图]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张晓晶

  

 

江苏南通数千名大学生竞相报名当“村官”。新华社发(江建华 摄)

 

  1992年,硕士研究生、28岁的杨本伦主动放弃了国家人事部的工作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村支书,成为我国首位“硕士村官”。六年后,屡屡受挫的杨本伦伤心地离开农村南下打工。

  最近,已经弃政从商的杨本伦对记者畅谈了自己当村官六年的收获与失误。“当村官,是我人生中的重要经历,至今没有后悔过。”他说,现在我国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农村和大学生都是双赢之举,但愿他的经历能够对大学生村官有所启发。

“硕士村官”给农村带来新风

  杨本伦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国家人事部工作,1992年10月,他主动要求回到家乡山东省沂源县石桥乡东北庄村任村支部书记。当时,全村2500口人,人均不到一亩薄岭地,没有农副业项目,80%的村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

  杨本伦的到来给这个封闭的小山村带来了活力和开放意识。在下村之前,杨本伦利用半年时间到各地农村参观,寻找农村发展的路子。回村后,他确立了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发展思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林果业,为此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调整,并与村民签订了50年土地承包合同,促进了林果业的发展。他还主持修建了市场,鼓励个体经商,把商品意识带入了这个封闭的小山村。另外,他在任期间,还争取多项资金给村里兴修水利工程、修路。

  杨本伦说:“每干一件事情,遇到的困难和阻力都超出了我的想象。”东北庄村的土地划分一直零零散散,形不成规模,要调整种植结构,必须重新划分土地,集中连片种植。山地重新划片那会儿,杨本伦经常顾不得吃午饭,十天半月不回家。为了把村里位置最好的一块坟地改建成市场,杨本伦被人打得头破血流。现在,记者看到原先路旁的坟地建成了附近有名的集散市场,东北庄的村民有了越来越强烈的经商意识。

  “在农村的六年经历,让我受益终生,使我更了解基层工作和百姓疾苦,工作更有韧劲,心理承受能力更强,这些是在机关里学不到的。”他说。

  东北庄村党支部书记田光宝当时是村里的副书记,他对记者说:“如果没有杨本伦,东北庄村就不会发展到现在的样子。农村太需要人才了,村干部没文化,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农村发展后继无人,没有人才啥事也干不了。”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