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社的浅思考

来源:漯河源汇区 作者:hilyme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农村一些地方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村通,户户连”做得到位,几乎村内的大街小巷都修通硬化,初步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而且,部分村民已经住上了小洋楼,生活环境良好,村内的桥涵重建、路灯安装、绿化、美化等工作也都正在进行。但是,为什么我们一直所努力的“小康”社会时至今日才有这么明显的体现和突破呢? 追问其究竟,是因为农村经济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背景,长期以来农业传统经营模式占主导地位,再加上资金少,底子薄,致使农村经济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经济也就经历了这么一个边发展边探索的过程,最终迈进了现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来讲是一次机遇,是一次大的发展机遇,是迈向一个崭新台阶的历史机遇,这种机遇不但是国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而且还在于国家对农村建设各项政策的支持和大量资金的投入,面对这个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是一个重要命题,对于此我们不但从思想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而且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认清形势。对于认清形势,一方面要能够认清村情,农村问题归根结蒂是农民问题,当代农民有知识但知识面又窄,这就形成了农民渴求发展致富但又思想保守这样一个心理,这样的一个心理也就在某种程度上使农民想要成绩,要结果,不想具体发展操作,也就导致了在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与整体发展规划中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对于此,做工作就要讲究农民利益最大化下作整体协调。另一方面要认清自己,认清自己不但要认清自己的能力还要认清自己的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事情有侧重,对象有偏颇。我们在做工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特别是对于刚开始工作的大学生村干部来说,积极发展生产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大学生自身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可以在提高农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在提高村民个人道德修养方面作出努力,而且这也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亟待需要农民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因为只有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才能使农民思想解放,打破常规思维,力求创新,才能把先进的科学与技术,直接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去,才能够使农村经济快速和谐发展。

其次懂做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名大学生做农村工作,不但要能展现自己受到良好教育的一面,还要有自己的坚定志向,要能沉下心,不急不躁,考虑周详去展工作,要懂得“公生明,廉生威”,要洁身自好,勤民于政道。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立住脚,立稳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走到群众当中去,才能和群众一起干事情,谋发展。

再者会做事。农民事无小事,当代农村,村民纯朴,村情又不单一,对于此,做农村工作要有信心、有耐心、有苦心,不畏难,不畏繁,懂得“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能够深入群众,了解村情民情,能够看到农村所存在的问题。我本身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从自己了解的情况来讲,农村在道路硬化,污水废水排放,垃圾处理,饮用水符合标准,养老保险这些方面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这不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更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这些关系老白姓日常生活,环境改善的这些普普通通的事情,就是农村工作的大事情,虽然这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养老保险,大多数地方还只能是仅仅保证在吃穿、治小病方面,在物质、精神保障上还不是很充足,做这些事情要未雨绸缪,早替老百姓思考,为老百姓想办法,给老百姓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说干农村工作,就是要干老百姓关心的,解决困难就要解决老百姓实际面对的困难,把群众关心的事做好,把老百姓身边的事做好,就是大事。

最后要不断自我学习。大学生自身不但要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还要一种时代紧迫感,这种时代紧迫感,就是要求在基层的大学生不断的自我学习,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突发问题的能力,争取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把一种青春无知的狂热转变为一种理性的自信,这样才能在内心镇定表面从容中折射出宁静的洒脱,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对老百姓有用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做对老百姓有益的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件大事,是关系到中国几亿劳动人民新福安康的大事,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不仅需要大家的努力,还要有一个大家坚定的持久力,特别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更是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更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老百姓关心的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准、走好、走稳。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八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