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知青下乡” 记大学生支农村官见闻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青下乡”运动过去已经几十年后的今天 “大学生支农”成为了农村的新亮点,新时代“知青下乡”为农村带来了什么?而他们自己又收获了什么?
深秋的北京,天高风清,时而飘落下几片零星的枯叶,这是一个标志着多数农作物到了停顿的阶段,只有小麦绿油油地独自在田野。在北京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的田埂上,却忙碌着几个与年轻的“知青”,他们是从北京重点院校毕业“下乡”支农的村官胡建党、陈墨等人,他们正忙碌着建设蘑菇种植大棚。
庞各镇是京郊闻名全国的西瓜种植之乡,在进入深秋以后,多数种植西瓜大棚就闲置一下来了,而这个季节正是食用菌种植的好时节,他们因地制宜,在西瓜大棚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成为了食用菌种植大棚,这样既能节省投入成本又能将农闲季节转化
为经济收益的好办法,在交谈中胡建党告诉我们北京食用菌市场前景非常好。是一个市场潜力大,技术经验不多强、易于老百姓学习掌握、生产具有原料广泛、生产周期短、投资少、农业增效好、农民增收快的特点,符合北京市大力倡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食用菌栽培原料都是农林废料,价格低廉,生产工艺也较为简单,所需的环境条件易于调控。食用菌生产可以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是农业物质循环链重要成分,是减少废弃物排放有效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食用菌的种植需用原料广泛可以将牛、马、猪及鸡、鸭等畜禽粪便及麦秆、玉米秆、稻草、地瓜藤、花生茎叶等农作物的下脚料生产出可供人们食用菌。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村民处置废 弃物的烦恼,而且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会产生一定的收益,对环境保护和废弃物利用来说都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净化环境,生产过程中无有害物质产出,副产品菇根、菇脚可以制药品,菇渣可作为饲料和有机肥,节约饲料成本,改良土壤,缓解土壤板结和沙化,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环境特别是土壤的化肥污染,提高农作物品质。
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现在的他们能静下心、踏下身为村民、为三农服务时我们从心中发出由衷的敬意。
一年来他们一直在不断地思考、探索所在村里的未来发展。陈墨告诉我们:“说内心的话,村的现状非常不容乐观,老百姓实在太贫困了,50、60年的房子竟然还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多,多数老百姓没有别的经济收入,只有从土地里看到希望,而他们的种植经营能力也是很大的问题,尤其是思想不能解放,有的村民一年很少到区里一趟,甚至几年都没有到过市里。长期生活在哪个狭小的空间里,农忙时村民每天早晨4、5点起床,晚上看不道一点亮光再回家,把一切的力量和希望都寄托在了土地上,可是到了收获季节市场价格不好,只能换会一点比付出少好多倍的回报。”
面对王场的贫困,村民的冷漠,我们没有灰心、没有动摇,他在心里一遍遍告诉自己:无论有多难,决不当“败将”,更不当“逃兵”,决不能让人家小瞧了我,更不能让人家因为我小瞧了我们大学生村官!
为此经书记同意制作了两条横幅“解放思想,多学习,致富光荣,靠科技”和“团结一致向前看,共建美好家园”。并写了两封信,下发到每一户,一封是用“两委”的名义下发的《倡议信》,另一封是用村官名义下发的《致王场村民的一封信》来做引导宣传的倡导者。看到村里现实情况后,他们内心很着急,有时又十分的心痛。着急的是应该迅速调整自己,快的适应北京农村生活,走进村民中间去,得到大伙的认可、肯定和信任;心痛的是大部分村民不懂种植技术、防病管理和销售问题,村民的思想不够解放,不能看的远一些,最关心的是即得利益,有严重的等和盼的心理,老是一种怨天忧人自抛自弃的想法。心痛心急的年轻人,选择了走进农民、走进村民的生活,人生新的定位。
真正的走到一线工作中去,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书记、村里的领导班子一道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来引导村民向前看、向远看给村民带来新的希望。下决心后,征得书记支持,就搬到村里住,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新生活对与他们来说挑战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与村民接触需要学习村民的优点积极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对读了四年大学长期生活在城市中心的他们来说现实和心理挑战;
其次是骑车里程和生活问题我村一个来回近50里地,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只能用我惟一的交通工具,有时村里和镇上开会一天要两个来回,冬天村里的条件不好只好一天一个来回,除了脑力劳动体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再次的是在村里吃饭又一难题,从没有做饭的经历,起初天天吃面条,后来胡建党 只好抱者电话得到母亲的现场指导,才凑合着后来每一天的生活;
最后一个挑战也是最重要的挑战就是赢得书记认可和大力的支持。因为胡建党是体育出身大家都有些认识观念的限制,认为体育只有身体强壮、对其别的能力怀疑和认为对处事方法不成熟等等。在一次村里紧急召开的党员会议上,胡建党很短时间就写出了800多字的总结稿,得到了书记当场肯定的眼神。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他们走访了每家每户,基本了解了全村的情况,在走访中逐渐认识到工作时间的重要性,村民农忙时早晨5点就上班11点下班,下午三点上班到没有一丝亮光才有回家的打算,调整时间与村民建立沟通的桥梁。经常与村民一起在大棚里干活,学习西瓜嫁接,对花和整理瓜藤。亲身体验到农民的艰辛更多是被他门迫切想改变现实生活状况的渴望和对生活执着的追求一次一次地感动内心,坚定了选择的信念、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王场村内主要是以种植为主,西瓜又是种植的主导产业,在征得书记同意后,就自己成立了《农村信息通讯社》其中有一个版面就是《种瓜人》主要是讲西瓜选种、育苗、嫁接、防病、日常管理、如何保鲜等方面的知识。与其他几个版本一样《相夫有道》《教子有方》《春季养生》一样得到村民的好评,得到了村民的认可,更多村民开始关心我的生活问题了。
在大家都种瓜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脱颖而出?这一问题在与村内种瓜能手王强(村里思想比较开放、有知识)商议后得到了共鸣,反复思考论证最终选择了“印字西瓜”来提高西瓜文化品质、增加西瓜的附加值。其核心是让老百姓有好的市场销售同时树立我村的品牌效应。为了搞清楚印字西瓜的实验过程,他们俩先后自费去了河北保定市青宛县清闾乡南王庄村和山东泰安考察,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在村民瓜棚里自费做实验,第一次实验了500个瓜,由于看似简单做时难的现实,失败了。不断思考又进行了二次实验300多了,由于今年的天气太冷的异常现象,腰折了。本无信心的我在王强(村种植能手)爱人的鼓励下,做了最后一次的实验,总算没有白费力气,成功了。这时我们的西瓜合作社批下来了,我们拿着我们实验的作品“奥运体育运动标志图案系列瓜”“印字西瓜”代表村西瓜合作社参加了全国西甜瓜擂台赛,虽说没有得到名次,但得到媒体朋友的看好并上了《北京日报》的北京新闻版面和《北京晚报》经济版面。实现了王场村第一次参加西瓜擂台赛、村里第一次有人在西瓜上做文章、王场村第一次登上了报纸,村民的笑容给了我最大的安慰和快乐。
在认识到西瓜种植的单一性强、周期性短、严重依赖天气且市场价位低的现实,在调查了镇枣树和品种种植后,经书记同意后自费赴河北邢台市考察当地种植出名的紫枣。
紫枣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了枣类新品种其市场价位在高国内50-80元一斤,在国贸市场价格100-120元一斤。在了解相关种植情况、市场供求信息、销售途径后再次去山西考察,详细询问山西大枣情况,其中陕西壶瓶大枣市场价在1.16元一个,市场发展前景比较看好。并买回150多个嫁接的穗,在村里进行实验,现在成活率达到100%,根据庞各庄镇和村实际情况后撰写了《王场村发展一村一品种植特色紫枣的可行性报告》后逐渐认识到这种枣近两年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可是种植周期太长,又不利与规模发展,推广很有难度就靠土地收入的农民来说,种枣一般要三到五年丰产,就会严重影响村民的收益定会积极性减弱,甚至没有一户种植。又一次把他们陷入了不断思索和寻找之中。
在思索和寻找的两个月的日子里,虽说在村里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始终没有放弃这个念头。因为惟有升级种植产业,改变种植思路、敏锐地考察市场致富之路就能找到突破口。在北京大学旁听“三农”讲座时认识了央视7农业频道的编辑主任于涛。在与他交流最近的思索和寻找后,他就主动联系用菌所。最终确定将种植食用菌作为王场村新的主导产业。
项目方向的确定让他们有了一丝欣慰。但如何说服引导村民转产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农村的信息较为闭塞,村民的观念不易扭转,更重要的是村民担心风险,不愿尝试。
一年与村民的朝夕相处使胡建党、陈墨深刻了解村民的担心。为了能使广大村民参与进来,他们俩挨家挨户地拜访,向他们讲市场,将技术,将收益。为了能使村民放下心理包袱,他们联合投资十余万,亲身投入食用菌的种植项目,与村民祸福与共。胡建党、陈墨的真诚打动了村民。村里30余户人家参与了进来。
胡建党说:“我了解咱们村民,要他们跟着你干,你就得亲自去做,要做好,作出成绩,做给他们看!”
王场村党支部书记王俊毫不掩饰他对两位大学生村官的赞赏之情:“在两位大学生村官的不懈努力下,我村建立了10亩示范种植基地,并与北京博纳伟业餐饮广告公司和红绳菌业建立了联系,为我村村民提供了致富的好途径,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
他们曾经是名牌院校优秀学子的其中一员,在众多学生毕业后都走向了繁华大都市的同时,他们却选择了“下乡”到农村,他们用自己的肩膀一同与村民担负起“创新农业”的艰巨责任,他们的以科学知识、市场动态为指引,与村民共同寻求农业生产的新模式、新结构、新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page]美好的前景:
“他们在农村的事业刚刚开始”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是一年两年就会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就像一条捷径帮助农村完成人才积累。”瓦房店市复州湾镇副镇长宋世栋说,“但千万不要这一批来了上一批就走了,两年的时间,只足以让他们开始,要想真正做成点儿事情,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培育。他们在农村的事业刚刚起步。”
姜蕾蕾是大连大学首届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目前在瓦房店市三台乡华录松下希望小学任英语老师,是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个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刚来的时候我真的很吃惊,没想到农村的教育条件会那么差。第一节英语课上,我发现学生们的发音我竟然听不懂。”为了给学生提供标准的英语教学,姜蕾蕾一个人担任起了全校三到六年级的英语课教学,每周的课时就有14节,而且每个年级的教学进度不同,学生的接受差异很大。为了完成工作,姜蕾蕾每天早晨5时30分就起床,然后坐车到学校,批改近200本作业。“压力真的很大,工作也确实很累,但也很有成就感。”通过姜蕾蕾的努力,学校的英语成绩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三台乡的第一名,平均成绩就比第二名高出20多分。“我现在已经离不开我的学生了,而且我也不放心这些孩子的学习,我知道农村还有很多这样的学校,希望会有更多的大学生选择农村,这里更需要他们。”
普兰店市元台镇潘屯村是大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里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建设发展理念和规划。“我永远忘不了我到潘屯报到的那天,书记到村口接我。”服务于潘屯村的大学生村官吴忠说,“那一刻我就意识到,这里重视我。”可是要想在一个发展相对进步的村里有所作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刚报到的那两个星期,吴忠形容自己“蒙”了,不知道该干啥,每天就是把村委会几个办公室的卫生搞好。两个星期后,村书记潘毅把吴忠叫到办公室,“我的助理生活真正开始了。”吴忠说,潘书记开始交代他一些材料,起初吴忠只能做个打字员,随着对潘屯情况的了解,吴忠逐步把自己的想法和文采加入到书记给的材料中。“当书记在资料上修改的痕迹越来越少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慢慢成熟了。”2007年3月,潘屯村提出了秸秆气化站项目,在潘毅的鼓励和重用下,吴忠全程参与了项目的设计、专家评审、招投标、投入使用各个环节。“尤其在评审会上,吴忠用自己一手制作的幻灯片形象而详细的讲解了项目的原理和意义,征服了现场的专家,专家们都说简直难以相信来自农村的项目能够作出这样科学的说明和阐述,实在了不起。”潘毅说起这段经历对吴忠赞不绝口,“如果没有他,我们一定得请‘外援’。”现在,这个填补了大连市空白的秸秆气化站项目早已投入使用,吴忠也忙起了潘屯的另一个大动作——“绿色村庄建设工程”。“我们要把农民集中搬迁到楼上,把土地集中规划,统一发展,让潘屯真正实现农村居住社区化、产业园区化、体制股份化、经营公司化、保障社会化,把农民进行培训充实到村里企业的各个岗位上,真正改善农民生活。”潘毅说,这些都是吴忠和我一起完成的,大部分材料都是他一手执笔,为了了解村民的意愿,吴忠亲自到300多农户家摸情况,遇到不了解情况的村民,吴忠就得一遍遍地解释,可他从来都是耐心十足。2008年12月30日,这项工程通过了大连市发改委循环经济处的认证,成为大连市节能减排重点区域,也成为全市唯一的一个村级单位项目。“可以说,潘屯的工作已经离不开他了,我不在村里时,60%的事情都是他在处理。”2008年底,村里照例举行村民代表大会,每一位村干部都要述职。潘毅没想到的是,在吴忠述职完毕后,村民竟然鼓起了掌。“听到掌声,我的心里很复杂,有酸有喜。酸的是掌声只给了吴忠,喜的是村里培养出的大学生村官作出了成绩,得到了肯定。”潘毅说。
上一页 [page]
殷切的期盼:
“我们需要更多的大学生村官”
“能够把两年甚至更长的青春年华奉献在农村,对这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而言是一种勇气,他们在农村收获了成长,农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绝对是个多赢的举措。作为一个农村基层干部,我们期盼着这个计划继续搞下去,我们想等来更多的大学生村官。这样的话,农村的人才紧缺问题就可以适当缓解。当然,怎样把这些愿意来农村的人才留住是全社会都来思考的课题。”庄河市吴炉镇党委书记刘四清的一番话似乎更代表着我市农村基层干部的心声。
几天的采访,大学生村官用他们实实在在的成绩、感人的话语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农村基层干部所说的,如何通过完善措施解决大学生村官的补贴、住宿等实际问题,让大学生村官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在正在召开的“两会”上找到了市人事局相关负责人,得到了这样的答案:相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证干得好、基层急需、愿意留在基层的高校毕业生真正安下心、扎下根。相信,这是所有大学生村官和关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人所盼望的……
上一页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