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大学生村官调查:欠缺的不仅是知识
陕西省从2008年起,连续5年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首批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已有半年,在经历了种种尴尬和无奈后,他们发出这样呼唤——
大学生村官需要再“充电”
早已陌生的乡村石泉县池河镇五爱村的大学生村官陈兴庚,正在学习如何架香菇棚。本报记者 陈圣强 刘锦摄
“我家是农村的,又是本地人,到村委会工作一定没问题。”这是大学生村官伍萌刚到石泉县中池乡裕民村最初的想法。
事实上,真正开始到村里工作,伍萌发现原来那么熟悉的农村,离自己怎么那么远。
免费给全村生猪打疫苗,可村里有几户说什么也不愿意,原因是怕猪受了惊吓得病。
村里抓大户发展蚕桑业,可现在省力化的养蚕与自己印象中父母养蚕方式完全不同。
……
伍萌的情况并非个例,虽然石泉县的十多个大学生村官几乎全部来自农村家庭,但在刚接手工作时,都出现了不了解农村文化习俗特点,不会用农民的语言和农民一起工作、交流等问题。
而村干部总结这些大学生村官的最初印象:办事认死理,一股书生气,操着普通音,只会信息化。
也因此,村委会分给他们的“村官”职责范围,与大学生“村官”赴任前想象完全不同,工作大多集中在跑腿、开会、信息数字化等事务。“比较琐碎,基本上就是跟着村主任,他让我干啥就干啥,感觉跟发展农村经济没啥关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官”说。
石泉县池河镇五爱村村主任助理陈兴庚,觉得自己相比县里其他大学生村官还是幸运许多。由于所工作的村是新农村示范村,各项工作非常繁多,而其他村干部们也没有把陈兴庚当外人,许多事务也都让他参加。但在产业发展上,还是让陈兴庚了解到农村的复杂。
“本来我觉得通过自己的宣传和号召,在全村可以立即发展50亩的蔬菜大棚,但在真正操作时才感觉困难特别大。”虽然陈兴庚不断地告诉大家,村周围“石天”高速路工程的开工和石泉火电厂的建设会带来大量外来人口,蔬菜根本不愁卖,但村民还是觉得不保险。最后还是村支书联系了几个大户,通过典型示范,逐步发展到目前的20亩的水平。
欠缺的不仅是知识
是不是全部大学生村官之路都是如此呢?也有例外,大学生村官刘家玲就非常适应自己的角色,群众和同事也对她的工作给予认可。刘家玲服务的池河镇双红村,位于镇街道边,这个村落早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民的主要收入基本集中在二、三产。“每天我的工作基本是资料收集、数据统计等,有时觉得自己挺像公司白领。”刘家玲对当前的状况挺满意。
“从这半年的情况来看,在城镇化程度高的村里的大学生相比那些到真正的乡村任职的大学生适应得更快一些”,石泉县委组织部主管大学生村官的组织股股长胡世海说:“城镇化程度高的村的工作主要是搞好服务,而村、组工作则更侧重发展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后者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更富有挑战。”
石泉县委组织部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形成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多是更适应服务城市,与农村需要的农、林、牧、渔专业相差太远。更深层次是因为这些大学生“村官”即使家在农村,但从上初中到大学一直在城镇里学习、生活,即使寒暑假回到家里与真正的农村生活也相对隔离,他们欠缺的不仅是农业知识,而更多的是对农村生活内心的认同,相比农村生活,他们更适应城市。
“要清楚村干部是干什么的,怎么去干,干到什么程度合适?”石泉县中池乡党委书记胡军学觉得,大学生村官要想尽快地转变目前的状况,这些是首先应该回答的问题。根据基层工作多年的经验和观察,胡军学认为一个合格村官的成长历程分为茫然状态、有序状态、清醒状态、进入角色等四个阶段,而当前大学生村官只是刚刚走入有序状态。
“离开校园的大学生村官,现在最需要的是踏下心来再次‘充电’,不仅要学新的知识,更多的是要把大学生村官懂得多、眼界广的优势与农村实际结合起来。”胡军学说。
探索中的培养模式
大学生来到农村,实际上两方面都面临着考验。除过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努力融入农村,基层政府制订的相关政策引导他们“充电”也很重要。
“三年服务期满后,给大学生村官更好的出路,是让他们安心‘充电’首要解决的问题”,石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小平说,“除过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我们县今后将给他们提供提拔成为乡镇干部机会、县镇事业单位优先录取的对象、继续聘用、创业优惠等四条出路。”
在经过一段村组管理实践后,给大学生村官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他们的成长也很重要。为此,石泉县要求所有大学生村官必须要坚持记录工作日志,并定期给予检查;在乡镇和村组安排专人一对一地传帮带;安排一些优秀的村干部给学生村官们上课;全县大户、强村的蚕桑技术培训将把大学生村官也纳入范围。
不过,还是有些大学生迟迟难以进入状态。由于对村务不知从何下手,他们常常会感到无事可做,最后出现不到村、组岗位工作的现象。
陈小平承认,即使这些措施都落实到位,也只是培养大学生村官走出的第一步,最终建立一套量化的考核方式、制度化的培养方法才是问题的关键,现在石泉县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公社委员:免农学生学费 规定毕业后服务年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杨公社委员介绍,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共有农业院校27所,另外有13所含有农业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其中本专科在校生约54.1万人,仅占所有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3.1%。而且农林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生活困难,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部分贫困家庭无力支付孩子的学费。另外,大量的农业院校毕业生宁愿留在城市从事非所学专业的工作,也不愿到基层推广机构工作,许多县以下农业技术部门多年未招收一个大学毕业生,很多基层农业技术保障体系形同虚设,从根本上动摇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杨公社委员建议,农学生像师范生一样免掉学费,吸引更多有资质的生源进入农林类院校。这样不仅有利于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顺利进入高等院校,重拾深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水平农业科技人员,这些学生能够到县以下的农业一线去工作。
当然,要以合同的形式作为保障,即该类毕业生入学前及毕业时都必须与学校签订有到农村基层及贫困地区服务年限的合同,而且规定从事农业、农村科技事业的相关年限才可以转行,比如5年到10年不等。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委员:
设“农林基层推广场站大学生”招生计划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委员介绍,目前,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收入得不到保障。长期只出不进,老人退了却不补充新人,有的站名存实亡,有的甚至已经变成了相关部门安排亲戚朋友工作的场所,非专业人员占据了岗位,使科技难以到基层。
尹伟伦委员建议,教育部门在农林高校设立“农林基层推广场站大学生”招生计划,对招生政策、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就业政策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政策支持,鼓励吸引农林高校的毕业生到农林基层推广场站工作,这样既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又提升了农林基层推广场站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上一页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