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 莫拿村官当跳板
今年1月4日,经过层层选拔,我市96名大学毕业生奔赴农村,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做起,开始了扎根基层、成长成才的人生旅程。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在经历了一开始的不适应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慢慢进入了工作状态。随之而来的是面对基层复杂的环境,如何处理一些相对微妙的关系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不被信任、“语言不通”、个人感情等等,都成为大学生村官们的苦恼与无奈。最为重要的是,在结束村官工作后,何去何从,这是他们必须面对,也不得不考虑的最现实的问题。本报深度报道记者走近这些大学生村官,细听他们的酸甜苦辣。
1、选择了就不能后悔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曹艳萍停下脚步,欣赏大片的油菜花。与本地人对这些油菜花司空见惯相比,小小的差异显示出她的“外来者”身份。曹艳萍告诉记者,她到红塔区洛河乡把者岱村委会任职已有两个多月了,每当遇到困惑时,她总是久久地站在那里,心就能渐渐平静下来。
2008年,党中央做出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战略决策。云南省也从这一年开始,用5年时间,每年考试选聘20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2008年,玉溪共有3081名大学生参与考试,角逐96个岗位。在经过激烈的笔试、面试后,96名优秀大学毕业生脱颖而出。毕业于保山师专中文教育专业的曹艳萍,经过层层选拔,成为红塔区洛河乡把者岱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刚走出校门的她早在上学期间就做过各种兼职,对于找份工作来维持生计并没太大问题。可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女孩来说,还是希望有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她先后报考过教师、公务员,在得知选聘高校毕业生当村官的消息后,虽知条件会有些艰苦,她还是报了名,决定从最基层做起实现自己的梦想。经过努力,她从3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开始了村官生活。
1月4日早上8点,曹艳萍背着行李,怀着兴奋而又紧张的心情坐车到镇政府,3个小时后到了把者岱村委会。这是一个1674人的村子,多数人是哈尼族、彝族,以烤烟、养殖为主,清一色的土房子分布在山脚。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她来到村委会办公室,两层小楼已有些年代,办公室里放着破旧的沙发和办公桌。“这比我想象的好多了,我原以为自己办公的地点会在山上。”曹艳萍说。
村委会领导特殊照顾,安排曹艳萍住在学校相对新的宿舍里,但一到晚上,村里的荒凉还是让她害怕。因为住的地方是离办公地点约一公里远的学校,一二月份又恰逢学生放寒假,校园里只剩下值班大爷和一两个在施工的民工,半夜偶尔听见的怪声让她直发抖。生活用品则需要坐车到镇上选购。曹艳萍感叹:“选择了就不能后悔,现在我已经慢慢习惯了。”
记者采访的11名大学生村官大都是因就业形势严峻而选择到农村工作,刚开始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适应,但经过两个月的熟悉阶段,都已经慢慢进入工作状态。
2、大学生村官的苦恼与无奈
如果说艰苦的生活条件大学生村官已有一定心理准备的话,那么面对基层的复杂环境,如何来处理一些相对微妙的关系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到村里的第一天,就遇到和正副主任一起搞接待。几杯酒下肚,副主任就把我拉去谈话,说以后你要小心某某,他虽是主任,但心计重。接待完后,主任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那个副主任成天只会拍领导马屁,啥实事都做不成,虎视眈眈地看着我这个职位,以后少和他接触。”张乐(化名)回忆道。
他突然意识到,农村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单纯,如何来处理这些关系很微妙,因为张乐所有的考核都是通过他们的评价,这让他有点恐慌。“在这样的环境里,我说话前总是要好好想一下,该不该说,如果说了别人会怎么想,会有什么后果。”张乐说。
“主任很少会把重要的事交给我,来了两个多月了,除了打字、整理文件外,主任经常会把我单独支开后布置工作,或是单独找副主任商量事情。”赵佳(化名)无奈地说。
张乐很苦恼,他从来村里第一天起就知道大学生来村任职不是当官,而是做一个农民的服务员,但领导不信任,书记员总觉得是在跟他争饭碗,自己也很困惑能为农村带来什么。
“大学生村官尽管有文化,但在一些长者眼里,我们只是乳臭未干的小孩子。来到这里后才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多么重要。”张乐说,他经常会和其他在村任职的大学生交流,他们目前多数所做的事就是打打字、做做记录、打打杂。
“语言不通”是刘逸琪来到元江县那诺乡后一直苦恼的事。“那诺乡95%都是哈尼族,语言上基本没办法沟通。刚来那阵,身边很难找到可以说话的人。”在乡上接触的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除了工作的事情,她很少和别人聊天,毕竟不是同龄人,想法和说话方式有很大差别。
对于学中医专业的刘逸琪来说,指导农民栽种烤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自己都不懂,怎么来指导。”她告诉记者,她很希望能为农村出一份力。
而随着结婚年龄将至,爱情问题也让不少大学生村官迷茫,“以目前的状况来说,根本没办法给对方承诺。即使找到了,有谁愿意等你三年。”曹艳萍有些失落地说,“走一步算一步,过几年再说吧。”
与曹艳萍相比,张乐要幸福得多,相伴多年的女友和他感情一直很好。他决定做村官,女朋友也一直支持着他。因为女朋友家在昆明,所以两星期才能见上一面。女朋友今年已经25岁,村官工作结束后,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到时候该如何面对这段感情。他不敢往下多想,因为这些东西都还是未知数。
3、将来何去何从
对于到村里任职的大学生来说,期满后何去何从是他们考虑得最多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的不外乎三条出路:继续留在基层、考公务员、重新找工作。
考公务员几乎是每一个大学生村官的梦想,“工作满两年后可以考公务员,除了笔试成绩可以加3到5分外,面试要参考平时的工作成绩,笔试内容和其他参考者一样,比起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我们脱离书本时间久,要想考上相当不易。”张乐说。
他曾经想过把村官当作人生的一个起点,但到村里后才发现,如果这样走下去,这条路会很漫长。现在,他有了新的想法,“上学时一切开销都是父母提供,现在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是900元,只能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如果遇到大事,还是要父母支援。倘若考不上公务员,待遇一直都是这样,我会选择离开。”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多数大学生村官都有两手准备,如果能找到环境和收入比较好的工作时,都会选择离开。
一些文字能力强、能熟练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大学生村官,经常被借调到乡镇政府办公室做打字员、记录员。也有极少数大学生村官到了农村,成天忙着考公务员、教师,晃悠着过日子,并不做实事。
有关人士认为,有必要为大学生村官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考核内容除日常工作、考勤外,必须大幅提高“三农”工作实绩实效的比重。同时,要制定科学的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让不适合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及早、合理退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有效缓解出口堵塞。
如何让条件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农村留住人才,相关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需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使农村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城市,在农村创业的空间明显大于城市,吸引有志青年主动流向农村,在农村形成人才“高地”。
深度观察
莫拿村官当跳板
如今,大学生当村官已不是件新鲜事。在当前严竣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找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不少大学生投身农村当村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大学生毕业后去当村官,给农村带去了新观念,带去了文化知识。作为有知识、思维活跃的大学生,他们进入农村工作,不仅促进了农村工作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在做村官的实践中,完成最初的人生历练,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从目前大学生村官的现实情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美好愿望都能带来预期效果。
不可否认有的大学生对于“三农”切实有着很深的感情,希望到农村去做一点实事,但也有部分是冲着考研加分、考公务员加分等优惠政策去的,拿村官当跳板,本身并没有扎根农村、立足在农村发展的长远打算,在实际工作中稍遇挫折便后悔当初的选择。
而对于一些对农村有很高期望值的大学生村官来说,农村的现实往往出乎他们的预料。从大学生到村官,这两种角色之间的巨大反差也可能使许多人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如何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大学生村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页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