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就业者渐多 大学生村官不再是新闻
到基层工作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本报记者赵金阳摄(资料片)
本报记者李文鹏郭静
1992年,人大硕士杨本伦回山东老家当村官,一时成为举国关注的“明星人物”,而如今,山东每年都要选聘上千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近20年来,大学生村官在民众眼中从难被理解到习以为常,他们的心态也少了些意气飞扬,多了些成熟和理性。
经历了就业理念和用人制度的不断变迁,被称为“新知青”的大学生村官们发现,放下身段后天地更宽广。
从“惊世骇俗”到渐被接受
对如今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到基层就业已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而18年前,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杨本伦当村官,却被称为“惊世骇俗”。
1992年10月,28岁的杨本伦主动放弃了在国家人事部的工作,回到山东老家沂源县石桥乡东北庄村当起了村支书。作为农家子弟的杨本伦,能跳出农门吃上中央机关的“皇粮”,也曾心满意足,而国家机关工作日复一日的循环让他有些厌倦,于是他选择了自认为“大有作为”的农村。对于他的这个选择,有人惊讶,有人不解,有人赞叹。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批示:“本伦的选择代表了一个方向。”
从2008年开始,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决定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我省2008年共选聘2599名高校毕业生。而2009年,我省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达到了2823名。
随着大学生村官的普及,特别是回乡创业大学生的增多,村民们对基层大学生的心态也越来越平和。
“现在选择当村官的大学生,大部分还是因为就业的压力,选择到农村积累最基层的经验。”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陈西村的大学生村官徐君说,她是济南市公开招考的第一批150名大学生村官之一。“在村里没人拿我们真的当官,我们自己也没拿自己当官。”徐君说。
“他们给村里添了很多生机”
2009年8月,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刘艳磊,到广饶县大王镇刘集后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刘艳磊说,村民看见她就喊“小刘书记到我家坐坐吧”,还有村民时不时塞给她煮熟的玉米、热包子,村干部对她也像“对自家的孩子一样”。
刘艳磊的岗位职责是政策宣传、信息传递和党员结对帮扶,但她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兼职其他11个村的远程教育管理员。到现在,最让刘艳磊得意的是,她已经办了一些实事。“帮村里一位70岁的孤寡老人办了五保,并帮她入了镇上的养老院。另外还在村里成立了团支部,现有成员15个。”
与许多人“别无选择”之后才到基层不同,大学生村官徐君的选择多了一些自愿色彩。“我总觉得人这一辈子总要干点有意义的事,到老了有点值得回味的东西。”徐君说,去年她不顾周围亲友的反对,放弃了珠海边检的公务员职位,而选择了济南的大学生村官。“我爸妈现在特别支持我,他们觉得我在村里干得挺好,而且村里的人对我都很好。”徐君说。
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也给村里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徐君所在村子的妇女干部李华就深有感触地说:“他们让我们感觉年轻了,整个村子好像都添了很多生机。”
“希望别出现第二个杨本伦”
作为2004年下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梁才(化名)如今成长为某镇的党委副书记,他曾经在农村任职两年半。 “至少现在针对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好多了,政府更加重视了,制度也更完善了。”梁才感慨地说,“我们那时很多政策不明晰,甚至哪里发工资都不清楚,感觉很不稳定。如果不是有一腔热情,恐怕难以坚持那么久。”
对于当初选择当村官,8个多月后,刘艳磊依然感觉自己没走错路。尽管现在实行的是聘任制,但因为有国家政策的支撑,她依然充满信心,“考省级公务员可以加4分,考乡镇公务员加8分,考研也可以加分。”
“大家还是想找一个正式的稳定职业,求稳定的心态比较强烈,因而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还是希望能在基层积累经验,将来可以考公务员或研究生。”徐君说,政策引导也是“大学生村官”渐成潮流的一个重要动因。
1998年,当村官六年后,因“水土不服”,屡屡受挫的杨本伦离开农村,南下打工。多年之后,杨本伦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党政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帮带机制更加健全,相信大学生村官能够在农村找到用武之地。“但愿我的经历能够对大学生村官有所启发,不要再出现第二个杨本伦。”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