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学生村官孙健 因材施教 提高远程质量

来源:央视网 作者:张志超
  村官故事
 
  在2年多的村官生涯里,他从一个稚气未脱、只有基础理论知识的大学生,一跃成为称职的一线基层工作者;从第一天报到开始,他就一直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努力践行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和义务;他还对流于形式的“远程教育课程”实施优化,大大增加了村民的学习兴致。他就是来自广州市白云区大岭村的大学生村官——孙健。
  参差不齐的投入水平让孙健“头大”
 
  孙健还记得,第一天到大岭村报道时,适逢村干部组织村民进行远程教育。一百多名村民密密麻麻地挤在一个百多平米的房子里观看视频教学,当时电视里放的是关于“种植水稻的技巧”。
 
  让孙健吃惊的是,村民们对远程教育的关注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坐在前排的村民在百无聊赖地玩手机、聊天等等,而在后排一些没有座位的村民却拼命想往前排挤,有些村民还拿出笔记本来认真地做笔记。
 
  在孙健的印象中,远程教育是提高村民知识水平、带领村民致富的一个有效途径,村民对远程教育应该是充满热情的,为何大岭村的村民对远程教育的态度有如此大的差别?孙健向村委的老干部提出这样的疑问。“平时都是这样的啦,想看就看,不想看的就过来坐坐,聊聊天也可以。”大岭村一位老干部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学生在课堂里也有不想上课的时候啦。”老干部的一个例子,几乎让孙健认同了老干部的想法。
 
  随着村官工作的逐渐增加,孙健也逐渐忘记当初的疑虑,大岭村的远程教育课程也像以往那样举行,课室里的村民依旧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一言惊醒梦中人
 
  “唉,又要去参加无聊的远程教育了。”、“是啊,我们都快70岁了,家里的田都已经全部出租了,还让我们去学习‘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一点用也没有。”
 
  在一次远程教育课程之前,孙健在村委的洗手间里无意中听到两位老村民的埋怨。在孙健心底的疑虑再一次浮现,同时他也开始明白,为何村民们对远程教育的投入程度参差不齐:原来是远程教育的课程没有从实际出发。
 
  之后,孙健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连续参加了数期远程教育的课程,亲自调查村民参与远程教育的状况。
 
  经过调查之后,孙健发现,村民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都是影响他们参加远程教育兴趣的关键:有些村民主要是从事技术工作的,却要参加增收产量的教程;同时有些村民主要是从事农务工作的,但却要学习理论培训。
  孙健把调查结果告诉村委干部,村委干部都对孙健的调查赞不绝口,但同时也无奈地告诉孙健——他们对此毫无办法。于是,孙健又开始苦苦思考,寻找提高村民们对远程教育兴趣的方法。
 
  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多形式教育
 
  为了寻找提高村民对远程教育的方法,孙健翻阅了大量关于提高教育质量的书籍。最终,他在大岭村小学一位老师里找到了4个字的答案——因材施教。
 
  “从实际出发,结合民情,形成一个‘分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管理模式,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把教学对象分为不同组别组织学习:按社会角色和分工的不同,分为党员干部、种养殖户、一般群众;以教学对象的需求为导向,分组实施培训。如对党员干部,重点培训政策理论;对种植户重点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对技工,重点培训业务技能知识;对老年人,重点宣传健康等等。”孙健说,在得到小学老师的“四字真言”之后,他立即联合村干部,与该老师一起制定了上述的教育方案,并且制定了相关的课程表,让村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远程教育课程。
 
  “实施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方式之后,村民们参与远程教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而且细化了课程的分类,让村民选择合适自己的课程,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远程教育学习室的压力,优化了学习环境,村民们学习事半功倍。”孙健高兴地告诉记者。
 
  对于孙健实施的因材施教,村民们也是赞不绝口,“远程教育课程的内容,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我们当然会认真学习啦。”今年已经快80岁的村民胡伯伯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天都参加远程教育课程,学习养生之道。
 
  坚持学习,自我增值
 
  除了组织村民参加远程教育课程之外,孙健自己坚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未来的路怎么走,我暂时还没有决定,不过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只要我一天还在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上,我就必须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关心群众、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围绕上级党委确定的工作思路,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开展工作,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和宣传。”孙健对记者说道。
 
    记者手记:
 
  9月的广州依然酷热,特别是午后2点左右,火辣的太阳无情地晒在停电停水的办公楼内,人在里面即使坐着什么也不干,汗水也会像蒸桑拿一样流。第一次见到孙健,他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工作,穿着白色衬衣的他即使已经汗流浃背,但也顾不上停下来擦一下。
 
  “无微不至”是我对孙健的第一个印象。在得知办公楼停电并且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通电之后,他立即找出预约了前来办事的村民的号码,逐一通知他们暂时别来。由于预约办事的村民实在太多,他一个人难以完全通知,于是他就招呼其他闲着的同事帮忙打电话。“快,快到上班时间了,这么热的天气,如果让村民们白跑一趟就不好了,再不通知他们就要出门了。”看到坐在办公室里的记者,孙健甚至走过来叫我先回家里休息,等有电之后再过来办事。
 
  大约过来半小时,孙健才忙完手中的活接受记者采访。“不好意思啊让你久等了,这么热的天气如果让村民白跑了一趟就不好了,希望你多多包涵啊。”、“不好意思啊我先去处理一点小事,你稍等啊。”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孙健说得最多的就是“不好意思”和“多多包涵”,因为村委会需要他处理的事实在太多了,无论是计生、危房改造、扶贫还是土地出租的合约,村委会的其他老干部都需要他帮忙。
 
  “能者多劳嘛。”对于自己繁忙的公事,孙健是这样解释的,“国家组织大学生村官的队伍,主要还是希望我们通过的知识来帮助基层农村解决各种各样的烦琐事,提高村委的办事效率吧,所以我们决定了当村官,就已经有心理准备要处理村里所有的事务,包括村民的吃喝拉撒睡、红事白事,只要村民需要我们协助的,我们就要挺身而出。”孙健告诉记者,他从准备报考村官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把“能者多劳”的四个字铭记在心里,对于村民的一切要求,他都从来没有半句抱怨。
 
  孙健说的一句话触动了我,只要用正确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那世间就会很美好。的确,用能者多劳的心态去对待无穷无尽的工作,也是一种正确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