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曹艳春
曹艳春是北京市首批32名大学生“村官”之一,在泉水峪村任村主任助理已经快满两年了。作为京郊“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尝试,媒体对这个群体给予了颇多的关注,曹艳春也因为为村民卖桃而在当地小有名气。
三月的北京已是春意浓浓。从市区驱车去平谷,此行的目的是采访平谷区大华山镇泉水峪村的大学生“村官”曹艳春。大华山镇被称为“京郊大桃第一镇”。一进平谷,公路两边已是满眼的桃树,在平整的土地里开阔地伸展着又蜿蜒地绕到山的后边。村民们已经开始在桃树林里忙碌了,尽管离开花尚有些时日,但村民们对今年丰收的希望早已挂满了林间枝头。
曹艳春是北京市首批32名大学生“村官”之一,在泉水峪村任村主任助理已经快满两年了。作为京郊“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尝试,媒体对这个群体也给予了颇多的关注,曹艳春也因为为村民卖桃而在当地小有名气。
曹艳春胖了
在电话里与曹艳春约好在大华山镇政府的门口见面。与网上他的照片相比,曹艳春显得胖了许多。一见面我便提出了这个问题,曹艳春似乎有些腼腆,“镇村领导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关照,再加上现在工作稳定,干起活来也很带劲。”曹艳春今年26岁,出生于内蒙古赤峰的农村,2005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同年4月,他成为平谷区大华山镇首批大学生“村官”,并被分到泉水峪村任主任助理。
我们和曹艳春边走边聊。他先领着我们来到了泉水峪村村委会,这是一个不大的院子,但打扫得很整洁,靠里边的两个房间一间用作村委会办公,另一间是供村民们上课的电脑教室。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挂着卖桃的海报,五六个人都在这一间屋子里办公。泉水峪村是平谷区少有的有两名大学生“村官”的村子,见到村委会范书记的时候,他热情地希望我们多宣传宣传他们村的这两名大学生“村官”。曹艳春现在住在镇上给他们安排的集体宿舍里,每天骑自行车往返于镇与村之间,工作忙的时候也会住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我问曹艳春生活在这里是否适应?他告诉我,“小的时候就生活在农村,所以来这里能够很快地融入到村民的生活中。”
曹艳春担任村主任助理的两年时间,基本上是一半时间在卖桃,另一半时间在村上处理些日常的工作,诸如写材料、接待客人。为了让村民及时从网络上了解相关信息,在农闲的时候他也会给村民上电脑课。曹艳春说,村民们学习电脑的热情是他没有想到的。今年冬天农闲的时候,他打算把这个班再开起来。农村的电脑普及率还不高,家里没有电脑的村民有时上网也都到村委会来。我问他在农村工作遇到过哪些困难?曹艳春说在这里沟通是很重要的,要让大家了解你的想法。
绕过几家正在修建的农家小院,曹艳春带我们去了泉水峪村今年计划搞的胜泉庵景区二期工程的现场,这是当地推出的一个民俗旅游项目。曹艳春说,在当地发展种桃是关键,村民们就是希望他们种的桃子能够卖一个好价钱,同时,大力推出民俗旅游项目来吸引游客也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一环。
曹艳春卖桃
大华山镇1997年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京郊大桃第一镇”,每年产桃过亿斤,仅泉水峪村每年的产量就有三四百万斤。卖桃让在大学里辅修市场营销的曹艳春有了用武之地,他把自己的书本知识都发挥了出来,边卖边学,边学边卖。曹艳春说:“在这儿学到的比去任何一家公司学到的都多。”
两年的时间使曹艳春成为了一名卖桃能手:“我们这儿的桃每年从5月份开始下,一直能下到10月中旬,品种有150多个。主要是4个系列:黄桃、油桃、白桃、蟠桃。一棵树大概能产桃100多斤,一亩地大约有40棵桃树,这样的话一亩地就能产五六千斤的桃,挑精品送到城里,推我们平谷的品牌。每年我们最大的桃王仅一个桃就得有一斤半,不过那价格可就贵了!在咱商店里9个一斤多一点的桃放在一个礼盒里,就能卖到150元一盒。城里人买东西不怕贵,只要这个东西好吃。城里人刚开始也不信,什么桃卖这么贵,但他尝完了就觉得确实好吃,确实有桃味,他就会买,价格确实比市场价格要高一点,但他还是认我们的牌子。”
“卖桃基本上四五月份就开始,要到年底才能回到村上。去年在北京阜城门的办事处开始卖桃。定点销售、配送,一共给合作社卖掉了300多万斤桃。”曹艳春说。由于卖桃卖得好,给村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桃找到好出路,第二年他就被借调到镇上,在阜城门负责一个专卖店。今年他还有可能被派到广州去开发那里的市场。
为了开辟更多的卖桃途径,曹艳春还给村里开通了网站,在网络上展示村里的大桃,给村里多一个宣传的窗口。眼看着今年4月中旬桃花节就要开始了,曹艳春又要开忙了。
曹艳春们的未来
虽然仅仅来了不到两年,但曹艳春已经是一个颇有经验的“村官”了。“给老百姓卖桃,教老百姓电脑,这些都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2005年1月5日,平谷区正式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也称做“平谷实验”,其目的是要克服以往“大学生支农”的盲目性,努力选择最合适的人选,将其嵌入到各村的现状中去。为此,平谷区委专门下发了“京平发[2005]1号”文件。平谷的这一做法,为京郊“新农村”建设储备了人才,并为北京市全面推行相关政策提供了经验。大学生“村官”享受着与北京市公务员转正后的同等待遇,年薪3万并有四险等。2005年,曹艳春那一届毕业生有600多人报名参加村主任助理的选拔和考试,其中符合条件者达到328人。2005年4月末,所有录取者接受一周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国家的农村政策、平谷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关于农村村委会的常识等,由平谷区和相关部门的领导轮番上课。据悉,到目前为止,该区32个村主任助理无一人去职。
仅仅过了一年,到2006年,报考村主任助理的学生就达到一万多名,最后选拔出2016名在京郊11个区县的1853个行政村上岗。北京市计划在未来两年内,让8000名大学生走进村委会,“争取实现3987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大学生”。
为了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乡镇基层,一系列优惠政策也相继出台。2005年7月,平谷区向北京市提交的建议包括考研加5分,报考国家公务员笔试的按年限加分,表现尤其优异者,直接调为国家公务员等等。为此,中办、国办还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选拔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意见》规定,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录取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得低于1/3,以后逐年提高。《意见》同时规定,今后在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时,要注意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
现在,应届毕业生想入选“村官”不仅要符合报名条件,而且还要经过严格的面试、洽谈、体检“三关”,入选者将报由北京市人事局统一平衡补缺,之后各区县将与应届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各区县不仅要做好招聘的相关准备工作,也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让他们“吃得上、住得下、干得好”。现在,曹艳春已经将自己近两年来摸索出的经验与新的大学生“村官”分享了,他多次与他们进行交流,希望使他们能够少走些弯路。
尽管现在来评价村主任助理的作用还为时尚早,但更多的意见认为,只要“把人沉到农村就是成功。”
到2008年的春天,曹艳春这一届大学生“村官”所签的三年合同就要到期,到那时他们这32人是否又将面临新的选择呢?
- 探访京郊大学生“村官”(上) (2007-08-18)
- 许福卿:扎根基层40年的“大学生村官” (2007-08-18)
- 两位大学生的村官生活 (2007-08-18)
- 徐州大学生:当村官,从学种地起步 (2007-08-18)
- 襄垣县侯堡镇西周村村官付双燕 (200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