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大学毕业生农村创业的故事
编者按:为进一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人事部、农业部共同组织了“青春的选择”——优秀大学生农村创业巡回报告团。
报告团由10名成员组成。他们中有的担任乡村干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倾注心血,成为群众信任的“大学生村官”;有的帮助群众转变发展观念,带领群众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有的投身基层教育事业,扎根贫困地区教书育人,为当地群众播撒希望;有的心系百姓健康,运用现代医学知识为基层群众解除病痛,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有的走家串户传播健康知识,为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尽心竭力。他们的成功实践证明,农村舞台广阔,基层大有可为,与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报告团的10位同志是众多像他们一样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的突出代表。在他们的感召下,当代青年学生一定会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坚定理想信念,做出无悔的青春选择—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进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现摘发这十位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故事及感受,期望能对正在求职的大学生有所启迪。
扎根西部的“蚕桑村官”王寿波
我叫王寿波,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重庆市綦江县新盛镇服务。服务期满后,我选择留在当地继续工作,并当选为气田村党总支书记。
我毕业那年,“非典”疫情袭击中国大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最终战胜了疫魔。北京的一位女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护理一线,即使在感染“非典”后仍不肯离开工作岗位,最后,留下年幼的孩子离开了我们。她的事迹震撼了我。我是靠国家助学金才完成学业的,作为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我应该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是,我放弃了留在重庆工作的机会,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来到乡镇当了一名志愿者。
我是学桑蚕养殖的,我所服务的新盛镇是桑蚕生产大镇,我一下子找到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一年下来,在我的组织指导下,全镇成功推广了蚕桑养殖新技术,为养殖户节省劳动力50%;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000亩,蚕茧增产一万斤,农民增收10多万元。2004年9月,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和对气田村发展的深入思考,我在村党支部书记选举中脱颖而出,当选为该村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党总支书记,也成为“西部计划”的第一位“大学生村官”。
当选后,我继续抓住蚕桑养殖这个牛鼻子,提出了以创建样板田带动蚕桑业发展的新思路。两年来,全村先后创建桑树冬管示范园450亩,桑苗嫁接示范园95亩,并邀请母校专家进村,手把手地教授村民桑树改良技术和疾病防治办法。通过组建合作社,实现了全村蚕桑养殖物质、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共享。科学的管理带来了蚕桑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去年,全村养蚕总收入达到4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比两年前增加了500多元。
此外,我争取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支持,共为气田村引资86万元,新修道路3.5公里,新建蓄水池6个,铺设水管5公里,改建了两委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去年夏天,重庆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半个月中,我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冒着40多度的高温,一桶一桶的将近百吨饮用水送到各家门口,帮助群众度过了难关。我的付出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村民们说,王书记就像一条蚕,夜以继日地为气田村吐丝,织就致富路,描绘富裕图。我自己还有一件喜事,就是与镇卫生院的一位女医生结了婚,有了自己温馨的小家。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我们在基层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一点,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将继续为农民群众服务,做一名不走的志愿者。
- 探访京郊大学生“村官”(上) (2007-08-18)
- 许福卿:扎根基层40年的“大学生村官” (2007-08-18)
- 两位大学生的村官生活 (2007-08-18)
- 徐州大学生:当村官,从学种地起步 (2007-08-18)
- 襄垣县侯堡镇西周村村官付双燕 (200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