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西大学生村官边艳
“漫贫”,取意让爱漫过贫困,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改变贫困上,以微薄之力,资助农村教育事业。
7月2日,21岁的大学生村官边艳伟走在五台县城的大街上。
半个月前,边艳伟和同为大学生村官的郑宝军策划了“漫贫”行动。连日来,他们跑遍了五台县城的大街小巷,募捐到了近四千元钱,加上全县18个首批大学生村官每人捐助的100元,以及在五台山上化“缘”来的钱,共计8914元,已经全部花到了沟南乡刘建村小学的19个学生身上。
有人认为,边艳伟和郑宝军只是想借此机会出出名。
而这两个每月拿着800多元工资的村官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外界的质疑、讽刺和挖苦,置若罔闻。
村官村事
谈起西富村的情况,在五台县台城镇西富村担任村主任助理的边艳伟滔滔不绝:“村子不大,人均耕地不足二分,四百来口人,年收入在2500元上下,80%的村民享受着每年200—300元的养老金,在县城算是排名靠前的。”
2006年8月1日,经过笔试、面试后,小边从282名应考村官的大学生中脱颖而出。
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小边感慨万千:“村官当了一年,辛苦不少,成效不大。我承认不少大学生村官心态不正,总想着轰轰烈烈地做成些事,但农村基层工作很难开展,某种程度上会有失落感。很多实际问题,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操作。所以,一年下来,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要稳重些,做事考虑得更周全些。”
当了村官,小边经常会看到因家庭贫困无法上学在街上漫无目的逛来逛去的娃娃们,或者帮大人在地里挥汗如雨干活的弱小身影。
最初,他琢磨着要收养一个贫困孩子,用自己的工资资助他读书。后来,觉着自己这样做,只能帮助单独的个体,而不能让爱心像潮水一样,漫过贫困,漫过更多人的心田。他把自己的想法与考村官时认识的郑宝军一商量,两人心有戚戚,决定开展一个爱心活动。
村官善事
“漫贫”行动所得款项必须专款专用,随时公示,整个过程由五台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办公室、五台新闻网全程指导监督。
想象不出两个人的力量到底会有多大,小边与小郑还是想到了与自己同样身份的县里第一批18名大学生村官。
年轻人很好沟通,一拍即合,每人先出资100元,不足部分由小边与小郑补齐。
首先得选定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打电话找熟人咨询,哪里有贫困学生?困难到什么地步?选定五台县沟南乡的刘建村小学时,他们已经前去考察过8次了。
胳膊上佩戴“漫贫行动组”的标志,拿着印有县委组织部和宣传部大红印章的“护身符”,小边和小郑上路了。“劝募”对象首先是城里大街上的大小商家、临街门店、小摊子上挨个要。“有的老板说,给上个十来块钱,叫他们赶快走吧;有的一看介绍信,马上推说找别人要吧,我这儿没零钱;还有的说,闹个这做甚了,没个做的了。基本跟讨吃差不远了。”小边说。
“刚开始还挺自豪,臂上戴着‘漫贫’标志,后来就揭掉了。因为不光是别人认为我们在‘讨吃’,连自己后来也感觉成为事实了。”“我们俩家庭条件很好,出来做点好事,应该会有人支持,首先不能被自己打倒!”
第二天出去时,两个人重又戴上了“漫贫行动组”的标志。这样,单单在县城里,就“讨”到了近四千元。“还是支持的人多,咱们五台人素质很高!”对此,小边和小郑很欣慰。
一日,有朋友打电话来,说五台山上有人要捐200元款。赶快借车,加油,两个人轮番驾驶,一路疾驰。三天之行,“化缘”到一千多元。
村官乐事
刘建村,地处五台县沟南乡,村子不大,四百多口人。村里校舍很差,窗上没有玻璃,墙皮大片剥落,缺乏起码的设施。全校一共3名教师,大部分学生家庭贫困。
破衣,烂衫,灰头,土脸,是对该村一个叫白俊杰的四年级学生的准确描述。十来岁的孩子,母亲去世多年,与父亲相依为命。房子用两根木柱支撑着,风一吹,直晃悠,看得人心惊胆战,勉强上学的他无法负担学习开支。“第一次去学校,就看到他正坐在复式教室里,大睁着一双黑黑的眼睛,死死盯着黑板,那种专注的表情让你心动。”小边说。“8914”,这是令小边一生都难以忘记的数字。半个多月时间,他们筹集到这么多善款。经过“漫贫”小组合议,捐来的所有资金全部用来为刘建村小学置买实物:
一共19个学生,一人一套校服,驾车到忻州买了文化用品,又从县新华书店买回了2500册图书。这些事情做下来,小边和小郑两个人倒贴了1000元。
然而,他们是兴奋的。小郑说:“最高兴的要数给娃们买东西时的心情,想象着娃娃们看到足球和篮球时的那种高兴劲儿,心里的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小边补充说,不用老师去组织,连娃娃们自己都说,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也加入漫贫行动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这样的理解,已经足够了。”两人一派陶醉。
对于有人说他们俩“不务正业”的质疑,小边不以为然:“媒体以往在对村官的报道中,总是偏重村官如何努力,亲自刨地、挖茅厕,以各种身体力行的行动赢得村民的广泛赞誉。‘漫贫’行动也是我们的一种宣传方式,我们同样是与村民打成一片的。不一定每一个村官非得种地锄禾、洗脚上田。”
小边解释说,“漫贫”行动是个很大的主题,形式也很多样化,目的在于用爱心筹集资金以改变贫困状况,并不想定位为募捐,募捐是一种方式,但不是惟一方式。目前,只有一个刘建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些许改善,但毕竟是杯水车薪。“作为村官,我们很关注农村,也在很努力地做一些事。我们要让村民们知道,给我们点时间,慢慢来,让我们一起来战胜贫困。”“改变状况,哪怕只有一点变化;漫过贫穷,最起码给出一份信心。”
对此,小边们始终坚信。
- 探访京郊大学生“村官”(上) (2007-08-18)
- 许福卿:扎根基层40年的“大学生村官” (2007-08-18)
- 两位大学生的村官生活 (2007-08-18)
- 徐州大学生:当村官,从学种地起步 (2007-08-18)
- 襄垣县侯堡镇西周村村官付双燕 (200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