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学生村官解锋
他叫解锋,于2006年7月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经过筛选和面试,他很荣幸的成为了北京市2000多名大学生"村官助理"之一,被分配到门头沟区清水镇下清水村,成为我们党支部书记的助理,村民都称呼他"小解"。"小解"这个称呼听起来似乎很平淡,但这却代表着村民对他的接纳和认可。
作为一名大学生,"小解"只身来到京西偏远的山村,不是为炫耀自己的身价来寻找自己的舞台,而是来实实在在来做事的。"大学生来了,就是不一样。"--这是全体村民对他的期待,也是国家对这批大学生"村官"的希冀,这是压力,更是工作的动力。既来之,则安之,作为大学生的他严格要求自己,有所作为成为他的工作目标。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他协助我和村里做好各项工作的一个轴心,这一轴心的背后却发生了一系列的"小事"。
入户走访,是他开展工作的起点。刚走出大学的校门的"小解",深知自己的实践知识还很欠缺,要想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必须从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村里的基本现状入手,溶于村民群众是前提。他首先拜访了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虚心听他们讲述村里的基本情况,并且分时间分批次走访了多家农户,向他们了解风土人情,听他们讲解当地的历史故事。在不断的的交流沟通中,"小解"不仅能听懂了当地的方言甚至还学会了应用,这就拉进了他和村民之间的距离,逐渐扭转了村民对大学生敬而远之的态度,村民开始接纳他、认可他。
刚入村的前几个月,"小解"始终坚持"少说话多办事"的原则,尽力参与村里的每一件事情。参加村里的婚庆嫁娶,又是他深入村民群众,加入下清水这个大家庭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只要村里有喜事,无论村民是否邀请,他都主动去参加,并且成为我们的"账房先生",通过几家喜事的记帐,他几乎认识了所有住户的某一家庭成员,也是他更好的了解了当地习俗。
倾心为民办实事,是他入村来对自己工作的一贯要求。轰轰烈烈大干一场固然重要,但为村民办事更要讲究实在。一切以村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多用换位思考,站在村民的角度看待解决问题,最终才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一次,有一位党员同志在支部大会后,来到了"小解"的住处,在询问他的生活情况时,"小解"就敏锐的觉察到这位党员找他一定还有其他的事,经过他再三的询问,才得知由于他住的比较高,水泵压力比较小,村里统一供应的自来水无法送达他家,这个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小解"向他承诺,尽量向村里反映以求得到尽快解决,同时也请他考虑到村里的实际困难,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事后他进行了几次实地考察,把自己的想法在两委会上提出,立刻得到两委成员的认可,并决定由他主抓此项任务。在挖水道和安装水管这段时间,他几乎天天去现场观看进度,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工程顺利完工,三户村民也顺利的吃上了"自家"的水。这件事是他进村后为村民办的第一件实事。由此可以看出,他时刻以百姓利益无小事,深入村民,了解民情,及时向村两委会反映村民的实际需求,配合协助两委会工作,作为他的本职工作。
另外,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针对村里的各个电脑用户,进行网络知识宣传,并尽自己的能力在技术上对电脑进行维护,确保他们的网络畅通,减少他们的开支。
兼任村企业出纳,做好书记的左膀右臂。我下清水村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平时各种进出票据比较多,再加上今年村里新建了一个有机肥加工厂,业务更加繁忙。"小解"来之前,一直由村出纳兼任本企业的出纳,为减轻老出纳的工作负担和减少加工厂另聘出纳的开支,经两委会提议由他来担任加工厂出纳。
出纳职务虽小,却是个要害岗位,进出的都是人民币,涉及到的票据特别多。小解学的是生物医学工程,干出纳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不过,他跟着村子里的老会计,一板一眼的学起来,很快就上手了。回忆起当出纳的那段日子,有时候为了哪怕一分钱的账目不平,也要把厚厚一摞单据和账目从头查到尾。"虽然只是一分钱的问题,我要是自己拿上一分补上,这帐目就平了。可我想,村委会让我这个新人来当出纳,就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我可不能糊弄。"在他担任出纳的这段时间里,票据收支平衡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此外,他还承担了村里的大部分文字工作,在处理问题时给两委会献言建策,在提高表达沟通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他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做好我们的左膀右臂。
总之,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小解"以村为家,以村民的事情为头等大事,终日忙于为民奔波。为我村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 探访京郊大学生“村官”(上) (2007-08-18)
- 许福卿:扎根基层40年的“大学生村官” (2007-08-18)
- 两位大学生的村官生活 (2007-08-18)
- 徐州大学生:当村官,从学种地起步 (2007-08-18)
- 襄垣县侯堡镇西周村村官付双燕 (200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