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鹏飞:支农花开别样红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yan29544…

    闫鹏飞,男,汉族,198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06年6月毕业于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并通过了高等自学本科段学习,2006年7月到虞城县大杨集镇南杨楼村工作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兼任镇团委副书记。

  为了支农,他放弃省会好工作

  闫鹏飞出生于虞城县古王集乡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2002年父母到上海打工,自己一人在家上学。出身农民的他在心底对农村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眷恋。
  2003年,独自在家求学的闫鹏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学里,闫鹏飞勤奋好学,不得科科成绩优异,而且参加自学考试获得了本科文凭。他先后担任了校学生会生活部长、学生会副主席等职,2004年代表学院参加了河南省第十三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并组训了商丘第一支大专国旗护卫队。由于管理出色,他不但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也受到了全校广大校友的好评。2005年6月,闫鹏飞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7月,他又被校党支部吸纳为中共党员。
  三年的大学生活,让闫鹏飞学到了很多科学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同时也让这位20来岁的小伙子收获了美丽的爱情。在学校,他结识了来自郑州的同班同学王小玉。
  在大学毕业前夕,闫鹏飞看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兴奋得一夜没睡。第二天,他把自己想参加志愿者的打算告诉了女友。“不行,我爸已给咱们在郑州铝厂找好了工作,咱们还是去郑州发展吧。”王小玉家住郑州市上街区,父亲是长城铝业集团退休干部,哥哥也在集团工作,她很想和恋人一起到郑州发展。“我们都是大学生干部,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闫鹏飞多次给女友做思想工作。面对男友的劝说,王小玉终于点头应允。 正在等待消息时,两张通知书同时摆在了他们面前:一张是招募她当志愿者的通知,另一张是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的聘任书。闫鹏飞和王小玉遇到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次选择,经过商量,他们最后共同决定:去支农。当家在郑州盼望女儿早点回来的父母知道他们的决定后,也没有多加阻拦,父亲在电话里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你们现在毕业了,父母不可能照顾你们一辈子,以后的路还要靠你们自己走,既然决定了就要好好干,干出点成绩来,我不希望你们当逃兵!”
  2006年6月22日,商丘市90名优秀大学生志愿者欢聚一堂聆听领导和老师对他们的殷切期望。闫鹏飞被分配到虞城县大杨集镇政府工作,任团委副书记,女友王小玉被分配到大杨集初中做了一名教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闫鹏飞便主动请缨到距离镇政府10多里远的南杨楼村任村委会助理。

  帮农致富,他担任起农业技术员

  在虞城县大杨集镇南杨楼村,大学生村官闫鹏飞,当地群众无不笑容满面地说:“你是说小闫呀,这小伙子可棒了。”
  到南杨楼村工作后,闫鹏飞为尽快掌握村里的第一手资料。他天天骑着自行车深入到群众家中,看见活儿就帮着干,没有活的时候就和他们聊天,将群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记在工作日记上。
  南杨楼村农民张文化,前几年到南方打工,因为不懂技术,干了几年也没赚到什么钱。回村后,他看到邻村有人种植蘑菇发了家,便也动起了种植蘑菇的主意,凑了两万块钱在家建起了温室。但由于不懂技术,种植的蘑菇质量上不去,价格比别人的低出一大截,忙活了一年,不但没赚到钱,而且还赔了几千块。正当张文化极度失望时,闫鹏飞找到了他,帮他仔细分析种植蘑菇失败的主要原因,并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讲给他听,之后又请“虞城县食用菌协会”会长张玉生重点对张文化进行技术帮助。张文化渐渐从中找到了门道,决定再次投资,可第一年的欠债还没还上呢,没有资金怎么办?闫鹏飞又到镇信用社帮张文化贷了5000元的贴息款,并从附近的一家食用菌加工厂请来技术员对他进行技术跟踪指导。当年,张文化家的蘑菇喜获丰收,一棚蘑菇卖了5万多,不仅还清欠债和贷款,还净赚了两万多。
  之后,闫鹏飞开始以张文化为示范,在全村推广蘑菇种植。2007年3月,他在张文化家的蘑菇温室旁设立了露天课堂,组织技术员为当地群众讲解蘑菇种植技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授课20多场,印发宣传资料1000余份。至2007年11月,南杨楼村已发展双孢菇、草菇温室30多座,还从福建引来了一家食用菌加工厂。2007年9月,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在拍摄食用菌种植专题片时专门来到该村进行了采访。为了让更多的外商到当地办厂,提高蘑菇价格,闫鹏飞每天的时间表上又多了一项工作,上网,但他上网既不聊天也不打游戏,而是在网上搜索致富信息。他还经常登录一些大型加工厂家的网站,与他们沟通,争取让这些厂家到大杨集镇建立一个完整的蘑菇生产、加工及销售体系,让老百姓直接参与其中,减少中间环节,增加效益。

  关爱儿童,他与女友开办爱心课堂

  闫鹏飞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在忙活着另外一件有意义的事:为留守学生开设“周末爱心课堂”。
  在杨集初中任教的女友王小玉在工作中发现农村学生中有很多是留守学生,他们的性格大多比较孤僻,成绩较差。为了帮助他们在缺失家庭关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2006年底,王小玉找闫鹏飞商量对策。通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专门为留守学生开设“周末爱心课堂”,在周末组织这些孩开展娱乐活动。这一决定很快得到校领导的肯定。现在,每到周末,闫鹏飞和王小玉便会组织年级里的留守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欢快的气氛中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优良品质。而对日常中一些学生的生活困难,他们也总会想着法子去帮助。有一次,当闫鹏飞与王小玉得知邻村一名家庭困难的小学生患了重病时,他们倡议全校师生为患者捐款,并自己带头。你5元,他10元……师生们一份份热心汇成了爱的海洋。他们认为,捐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真情。应该让爱在学生们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
  学生孙石头常和同学打架,是出了名的“小淘气”。一次,他把同学打伤了,怕受老师批评,又怕家长打骂,便跑得无影无踪。为不影响其他老师上课,王小玉没有去请同事帮忙,而是喊来闫鹏飞骑上车子去找。忙了整整一下午,直到晚上才把躲在麦场里的孙石头找到。从那以后,闫鹏飞和王小玉经常找孙石头谈心、交流,拉着他与同学们做游戏,以朋友的方式和他相处。一段时间后,孙石头的思想有了很大转变,和同学之间也学会了和睦相处。
  去年冬天,王小玉在上课时发现一名女学生穿着一条打满补丁的单裤,经过询问得知她家生活很困难,买不起棉裤。第二天,王小玉把自己的一条棉裤送给了那个女孩,并从每个月500元的补贴费中拿出50元给她。很多老师不理解他们的行为,闫鹏飞和王小玉常便对同事说,农村的孩子上学不容易,我们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多留住一名学生,就是多留住一份希望。
  辛勤的汗水得到了回报,2007年8月11日星期六,王小玉的生日。晚上,一群孩子捧着凑钱买来的生日蛋糕,唱着生日歌走进王小玉的房间,闫鹏飞和王小玉激动得两眼噙满了泪。
  2007年7月,王小玉在长城铝业集团上班的哥哥从郑州来看他们,当见到王小玉憔悴的模样时,心疼得直掉眼泪。他让闫鹏飞和王小玉跟他回郑州上班,并再三叮嘱要尽快作出决定。两个人再次犹豫了,是听哥哥的话回城里呢,还是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在农村干一番事业呢?
  大杨集镇领导和学校校长了解情况后找到他们,希望两个人能留下来。面对领导和同事们的期望,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们决心扎根基层。2007年底,闫鹏飞和王小玉分别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模范教师”。

  加强团建,他做起了远程教育管理员

  2006年8月以来,大杨集镇17个行政村相继配备了远程教育播放终端,但随之问题也出来了。很多村级播放员不懂播放,一些村组织农民不经常收看等等。作为团委副书记的闫鹏飞发现,利用远程教育对全镇青年团员进行思想政治和农业技术教育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方式。为此,在兼任大杨镇团委副书记一年多的时间里,闫鹏飞跑遍了全镇17个团支部,走遍了大大小小60多个村庄,组织青年农民收看远程教育课件。从《土地承包法》到《计划生育法》,再到农业实用技术,在每次组织收看时闫鹏飞都全程陪同。一年来,他不仅帮助17名村级播放员掌握了播放技术,还先后组织了80多场播放活动,受教育青年2000余人次。
  在2006年以前,乡镇团建工作一直不太正规,由于大杨集镇只有一名团委书记主持工作,很多方面工作一直得不到正常开展。闫鹏飞到任后,经常深入各村对青年团员进行电脑培训等,教他们怎样在网上查询和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等。并经常向他们讲解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使全镇很多青年懂得了如何在外出务工时维护自身权益。
  如今,在大杨集镇,团建基础薄弱、青年团员找不到组织、团的工作很难开展的不良局面再也不存在了。
  由于工作认真负责,闫鹏飞的事迹引起了一些新闻媒体的关注,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文明网、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商丘日报》、《信阳日报》、聊城日报、南昌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科技报、广东电视台、商丘电视台《黄土地》栏目、《黄淮评论》、《新农村之窗》、《东方今报、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等相继对闫鹏飞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07年12月与2008年1月闫鹏飞又先后被确定为“感动商丘十大新闻人物”和中国首届“十佳大学生村官”候选人。

  3月29日,应邀参加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全国百名优秀大学生村官论坛;4月22日,闫鹏飞作为河南省大学生村官唯一代表在上海市参加人事部等八部召开的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议介绍了河南省开展的先进工作经验,受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杨士秋副部长等与会领导的一致认同。

  两年服务期就要到了,但闫鹏飞认为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没有做完,他要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实现愿望:在大杨集镇发展温室蔬菜、推广食用菌露天栽培、带领更多的农村青年学习掌握农业科技知识……
  扎根基层,这早已成为闫鹏飞心中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