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王文龙: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王文龙、…

  如往常一样,每当晨曦破晓,鹿楼镇房庄村村主任助理王文龙就早早地踏上了乡间路上,开始了他充实而又富有挑战性的一天。

  自去年7月份到村任职以来,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王文龙在房庄这片土地上奋斗了已整整一年。一年的工作历练,使他少了几分白皙,多了几分黝黑;少了几分稚嫩,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轻浮,多了几分稳重;少了几分草率,多了几分理性;少了几分书生气,多了几分勤劳务实的农民朴质。

  引领发展种养产业

  房庄属省定1011个经济薄弱村之一,人多地少、经济落后,2006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为尽快改变房庄村的贫穷落后面貌,王文龙走村串户,虚心听取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与村班子两委共同谋划房庄村的发展蓝图。他提出,房庄脱贫致富必须要向土地要效益,向土地要收入。在他的建议下,村积极申报了种养业发展项目,抢抓省整村推进机遇和小额扶贫贷款及后方扶贫单位的支持,大力发展设施种养业。目前房庄村已形成“温室大棚种植、畜禽规模养殖”为特色的主导产业,摸索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

  该村土质沙性,并有一定的种菜基础,发展蔬菜种植前景可观,他积极做好村班子和群众的思想工作,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全村出现种菜的热潮。由他带领村干部带头种植,有经验的种植户示范带动种植,鼓励村民自愿种植,并结合实际,科学合理流转土地,实行统一订购、统一分配、统一搭建、统一管理,初步形成了以房庄为中心,以辣椒、番茄、茄子为特色的50栋温室大棚连片种植区,并带动周边胡楼、韩赵庄温室大棚迅猛发展。目前,这个村的蔬菜发展面积已达到200亩,仅此一项,菜农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为了克服市场信息闭塞、农民致富技术缺乏等难题,王文龙充分利用新安装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用设备,有针对性地组织举办村民电脑培训班,组织农民系统、科学、合理地学习上网操作、网页浏览、熟练打字等基本电脑常识。如今,村民可以轻松通过《致富经》、《农业科普讲座》、《每日农经》获取最权威、科学、及时的致富信息,并通过《网上在线》订购鸡苗、猪苗和饲料,实现了网上销售,农民不出门,便可将产品销往四面八方。目前,在他的引领带动下,全村已有50户农民靠远程教育掌握的信息、学来的技术发展养殖业,很快走上了致富路。

  授渔激活富民源泉

  如何使房庄村尽快脱贫一直是王文龙苦苦思考的问题。单纯地依靠“输血”求得生存,不如从根本上培植“造血”功能。他认为寻求后方扶贫只是得到了“鱼”,王文龙摒弃以往单纯依赖资金帮扶这种“见效慢、受益浅、致富低”的思维模式,充分利用帮扶资源,寻求受益最大化。经王文龙牵线搭桥,2008年新春伊始,徐州豪达塑业有限公司与房庄村结成村企奔富帮扶对子,公司资助该村10000元,同时,王文龙协调村班子主动与该公司签订用工合同,优先在本村招募了符合条件的150名劳动力,在转移劳动力的同时,更带动了房庄周边医疗、卫生、学校、培训、商店等配套设施的发展,拓宽了房庄村又一条脱贫致富路。

  情系灾区奉献爱心

  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汶川,8.0级特大地震摧毁了汶川人民赖以生存的温馨家园,夺去了数以万计的鲜活生命,震痛了13亿中国同胞的心,更是牵动了王文龙的心。

  灾情发生后,王文龙第一时间积极动员大学生村官们,向社会各界发出了《积极行动起来,为汶川人民抗震救灾奉献爱心!》的倡议书,广大村组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王文龙更是率先垂范,在房庄村组织开展了“我为灾区见行动”募捐活动,积极投身到这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民动员、抗震救灾”的行动中,村民们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100元、200元、400元……一份份饱含深情的爱心捐款汇向汶川。

  目前,王文龙正在把对灾区群众的同情化作立足本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持久动力,在生产一线勤恳工作。他满怀激情地表示:“我们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对灾区人民的最好支持、最大援助。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份成绩,才是对遇难亡灵的最好慰藉,对幸存者最大的激励与安慰!”

  倾情帮扶贫困学生

  房庄小学三年级学生胡梦,她的母亲因半身不遂常年卧病在床,父亲今年又因肝炎住进了医院,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小胡梦羸弱的肩上。除了刻苦学习外,她每天还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双亲父母,家里的吃、穿、住、用大多是好心人送来的,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三亩三分责任田。小胡梦学习刻苦,成绩也非常优秀,只因家庭经济拮据,面临辍学的境地。

  王文龙了解胡梦的家庭情况后,决定每学期资助小胡梦200元学费,帮她完成学业,直到她考上大学。王文龙时常抽空到小胡梦家里嘘寒问暖,并辅导她温习功课,帮助她的家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对于小胡梦的关爱,但在王文龙看来,也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他坚信:一个人,也许改变不了世界,但一种思想绝对能改变她的未来!一滴水也许微不足道,如果汇成清泉,足以滋润一颗干涸的心灵!

  三夏大忙情暖百姓

  芒种这天一大早,王文龙就来到了贫困户陈千侠的麦地里,整个上午他头顶烈日、汗流浃背地帮助她家抢收小麦。

  为确保全村低保户、五保户、军烈家属、留守家庭平安度过农忙三夏,在王文龙的建议下,村两委开会研究,制定出“助三夏、献真情”两步走的帮扶方案。村两委兵分两路,一路由村支书亲自挂帅,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协调大型联合收割机,优先、无偿为贫困户抢收小麦,人机不停、昼夜不歇,保证这些户的小麦第一时间颗粒归仓。第二路人马由王文龙带队,深入到贫困户家庭进行走访慰问,为村里22户贫困家庭送上200元助夏补贴,并送去了面粉、化肥、种子、花露水、驱蚊剂、科普图书等生产、生活用品,把党的温暖及时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村军烈属郝允为激动地说:“今年夏季,俺吃的用的给送上门,收种不用愁,还是村干部想得周到啊!”

  稿笺阡陌笔耕不辍

  夜阑人静,结束一天的辛勤劳作,喜欢写作的王文龙总是要记下一天的心得体会、所见所闻,在稿笺的阡陌中拓耕出一片心灵的绿洲,他的文字正在那润湿松软、乡土浓郁的田野里,悄然无声地播下一粒粒种子……他的言论、通讯、报告文学等多篇作品相继被《新华日报》、《农民日报》、《徐州党建》、《徐州日报》等报刊采用。

  这朝夕相处的村野阡陌、芬芳泥土,促他成长,给他感悟,让他深思,愿这种难得的经历,成为他永生的财富.......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村官调研

  王文龙执笔、曹召锋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