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学生“村官”张天然

来源:新华报业网 作者:佚名

    8月31日,走进单集镇洪楼村,一个身着蓝色T恤、黑色运动裤,脑后一束马尾辫,一跳一跳的,笑起来有两个深深酒窝的女孩,正在帮村民建棚养鸭。村民告诉记者,她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张天然。


  “其实,我就一农家女孩,没什么特别的。”这是张天然与记者见面的开场白。人如其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8个月业绩折服村民
  作为铜山人的张天然,去年7月从常州工学院外贸英语专业毕业后,经省委选拔,被派到铜山县单集镇洪楼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刚到洪楼村,23岁的张天然就遇到件头痛的事:村民种植的近百亩大蒜卖不出去,想方设法帮村民卖大蒜的同时,她上网搜索了大量信息,反复比较论证以后,与天津绿丰公司驻徐州办事处取得联系,达成出资盖棚、技术全程指导、黄瓜制种回收的协议。为消除村民顾虑,她首先动员干部带头发展黄瓜制种,并耐心说服65家农户与天津绿丰公司签订黄瓜制种回收合同。为达到规模生产效果,张天然又一家一户劝说党员干部用“以多换少”、“以优换差”的办法,为黄瓜制种户置换优质土地50亩,在原来的大蒜地上建起了70多个黄瓜制种大棚,每亩纯收入超过4000元,村民人均增收600多元,而2006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仅900余元。
  一着妙棋,使村民发家致富的信心大增,一度被村民们看成“黄毛小丫头”的张天然,人气指数也渐渐走高。
  希望点燃热情。她又积极向村“两委”建议:动员村民发展养殖肉鸭项目。在建议获得认可后,她一方面与其他村一道逐家逐户说服村民养殖肉鸭,一方面争取支持,筹集资金65万元,新调整土地30亩,连片建起了60多个鸭棚,并与临近的肉鸭宰杀场签订了供应协议,以订单式养殖保证了农户的收益。肉鸭养殖项目的顺利实施,使洪楼村年出棚肉鸭80多万羽,获利90多万元,仅此一项,洪楼村民人均纯收入就增加到2500余元,同时还为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60多个。
  张天然所学的外贸英语,也在建设新农村、帮助农民致富中派上了用场。她多次担任德国、印度、韩国投资商的随从翻译,促成韩国韩星公司在洪楼村兴建11层的三星级宾馆。
  三夏大忙中成长
  今年5月5日,张天然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一上任,农村最繁忙的时候到了,三夏是小姑娘人生中第一次最严峻的考验!
    镜头回放:6月8日,镇党委书记朱信军给张天然打电话问,你们村怎么还没收麦?张天然说,已联系了收割机。“机子不落地,都是零。”电话那头,朱信军异常严肃。张天然赶紧召集村干部开会,组织农户收割。原村支书周伯峰给她出点子:快去路上拦。机灵的张天然赶紧到路上,用“甜言蜜语”拦截了几辆收割机。就这样,白天在公路上拦收割机,忙到夜里,再去查焚烧秸秆。是老支书教她,白天不会烧,凌晨才会偷偷烧。果然查到了,又得苦口婆心劝说。
  张天然在“麦收日子”中写道:“今年麦收期间多雨,收种都要一个‘抢’字。有的村民就是紧不起来,我要拿着抄好的天气预报一家一户地去催……在麦收的那些日子里,我曾经5天5夜没换衣服,没洗澡,和镇村其他干部一起,连续奋战在麦田里。困了累了,就在麦堆上躺会儿;渴了饿了,就喝口水,吃几块饼干充饥。终于扛过来了!扛过来,长个子,流着眼泪我就进了一大步。明年我一定更好。”
  采访张天然时,发现她的左臂上有几处青紫色的淤伤,这是她爬上爬下为村民们修房时摔的。
  洪楼有了“天然粉丝”
  单集镇的粉丝生产历史久,但是生产分散,在市场上缺乏品牌竞争力,张天然上任后,把村里的粉丝专业户联合起来,筹集50万元创业资金,成立了铜山县婵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己名字注册了“天然”商标,并以“天然”牌粉丝加工生产销售协会的方式扩大和推广单集的粉丝生产。认识记者没几天的张天然,不忘为乡亲们推销产品:“一定要买我们这儿的粉丝哟!”
  如今已成为村民“主心骨”的张天然,工作有板有眼:以往村干部都要到七八点才去村部,有事没事晃一圈就回家。而张天然自己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赶到村部,通过广播向村民播报天气情况、市场行情和技术信息。在她的带领下,现在村干部们都改变了作息习惯,早早来到村部,及时处理当天村务。
  张天然说,我觉得大学生当村官非常值得。农村确实很需要我们大学生,我们来了就是农村的新鲜血液。在这里,我们哪怕只是做出一点点成绩,村民们都觉得不错。即使做错一点事,村民也很谅解我们。自己愿在“村官”岗位上印记人生“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