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生村官刘士榕网上觅信息助农增收忙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

初识刘士榕,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装扮时尚、略施粉黛的小姑娘,竟然是一个大学生村官,似乎与朴实的农民形象相差了十万八千里;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她还是全国175名、江苏6名、淮安唯一的一名优秀农村信息员,是我市大学生村官群体中的优秀代表。

  在与她的闲聊中,对于这个获奖荣誉,刘士榕笑着说:“被评上这个奖后,对大学生村官这个工作,我更有动力、更有信心了。原来总觉得大学生在农村没有用武之地,现在我明白了,会尽可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村民们。”

  投身基层的小姑娘

  2007年7月,刘士榕从常熟理工学院外语系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后,选择了来到楚州区席桥镇浦马村,担任了村党总支副书记,成为我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她的这个选择,遭到了很多亲戚朋友的劝阻,认为一个女孩子,到农村去太苦了。可是刘士榕告诉他们:“我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只有下到基层,才能实现我更好地锻炼自己的目标;才能让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贡献到家乡的发展中。”

  浦马是楚州区席桥镇的一个重要的乡村,全村有3500亩耕田,是闻名的无公害蔬菜专业村,也是我市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核心区。来到浦马后,刘士榕很快发现,当地虽然蔬菜种植量大,但是村民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少,这对整个村的发展非常不利。对于经常接触互联网的她来说,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互联网帮助村民打开信息渠道、增收致富。

  恰逢此时,楚州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努力打造江苏省大学生村官信息服务工程品牌”的要求,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官信息服务工程,在全区包括浦马的118个有大学生村官的村建立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致力于改变农民传统经营观念,创新农民经营方式,缩小城乡信息鸿沟。

  得知这个消息后,刘士榕立刻主动请缨,成为浦马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一名专职信息员。从上岗的那天起,刘士榕便把信息站当成了自己的家,每天一早便开门,打扫卫生,将座椅摆放整齐,晚上很晚才关门,每周工作四十多个小时,把来访的每一位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耐心服务。她还经常组织村民学习,将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网络应用和维护技能都教给了村民,使每位来参加学习的村民都获益匪浅。近几年来,每年经她培训过的村民就有200多人次。

  牵线搭桥的“小媒人”

  平日里,刘士榕不但帮助村民学习各种技能,还一直不忘给村民们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只要有空,刘士榕就习惯性地在网上搜索与蔬菜销售有关的信息。

  起初,刘士榕总是留意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认为能让村民们把蔬菜销售出去,或者能多找几家比较一下价格卖高点就行了。但是渐渐地,她发现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量稳定,买价也高,而且也能充分体现无公害蔬菜的价值。经过不断比较,最后刘士榕联系了一家青岛食品加工厂,经过厂方实地考察后,与浦马村的几十户村民达成了协议,进行长期的合作。而且厂方也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和刘士榕联系,请她和村民联络,调整种植内容。

  排忧解难的“小能人”

  刘士榕每周都会组织村民在综合信息服务站内培训,有时候给村民们上远程教育课,有时候利用投影仪和大屏幕现场演示计算机操作及互联网知识。无论哪种形式服务站内总是挤满了人,大家都希望向刘士榕多学点东西。周末的时候刘士榕也会搞点小聚会,在网络上搜索点娱乐节目给大家看看。

  有的村民想要出去打工,习惯地跑来找刘士榕,刘士榕会热情地帮他们找到所需要的工作信息;有的村民遇到生活中不明白的现象也会来找刘士榕,刘士榕依然会帮他搜索到满意的信息。时间长了刘士榕自己也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月不定时地收集和发布有价值的就业、商务、农业等方面的信息,每月都不会少于80条。

  去年下半年,村民浦加标在和刘士榕闲聊的时候,告诉她今年家里的十亩包菜销量不是太好,正因此烦恼呢。刘士榕记在了心里,迅速在大学生村官网站“江苏信息田园网”、蔬菜种植网等几个网站上发布了信息。几天后,山东省某小企业找到了浦加标,一口气收购了8亩,让浦加标惊喜得嘴都合不拢了。

  今年,这个村民口中“贴心的信息员”正暗暗计划着准备在农村这个广阔的舞台大干一场呢。她要争取资金,再改善信息服务站的硬件条件,还要重点选择几个条件好一点的村民,好好地培训他们,让他们也成为村里的信息服务员,为村民们带来更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