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创业之路——要从失败中学习成功
编者按:有一种说法“创业是成功率最低的行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平均只有2%,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做好最坏的打算,付出十分的努力,百折不挠,应该成为一种心理预期。被问及阿里巴巴成功的原因,马云说:“我创业10多年来最大的心得体会是永远去思考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有很多的要素,有很多的东西你是没办法学的。但失败却是可以学习的。”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其他创业者的失败经历中学习,也许会对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村官们有所帮助。
闯过技术关养鳅获成功
田苏青
今年32岁的冯如在浙江省德清县新安镇孙家桥村当村官已多年。在平日工作里,冯如常和村里的水产养殖户打交道,他发现养泥鳅有不小的市场前景,便有了养泥鳅创业的念头。随后他又通过上网了解泥鳅养殖的一些情况。从网上得知养泥鳅不用花费特别大的精力时,冯如决定试一试。
在孙家桥村村委附近租下两亩塘后,他特地去了一趟桐乡泥鳅养殖市场。在当地养殖户那里,他花了4500元买下了30万尾0.6公分左右的泥鳅苗,决定放手一搏。回来后,他将泥鳅苗下了塘。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不到半个月,泥鳅苗就死得精光,血本无归。
失败让他意识到,仅凭网络上的一些知识远远不够。他专程跑去了杭州博库书城,购买了各种养殖泥鳅的书籍和光碟,白天在村里忙,晚上回到家捧着书本专心研究。
冯如后来知道,第一次失败是因为泥鳅苗太小,一换到新环境,受水质等影响,才导致死亡,而这种现象在泥鳅养殖上被称为寸片死。“养泥鳅成败的关键是要让刚孵化的泥鳅苗成功过渡到3公分以上的水花苗,而这也是泥鳅养殖的最难点。”在掌握这一点后,冯如在自家的后院造水泥池,照着书本自己研究育苗。
在反复研究试验后,冯如终于成功地孵化出了泥鳅苗。“我已经掌握了如何控制水质和水温。能让泥鳅苗过渡到3公分。”经过饲养,春节期间捕捞上来的泥鳅让冯如大有收获。
去年,他从杭州买来了先进的泥鳅苗孵化设施和搭建了繁殖用的泥鳅温室棚,让泥鳅养殖更为专业。为了降低风险,他又在自己的泥鳅塘里放入青虾,实验青虾和泥鳅混养,效果很不错。
二次创业成功他被誉为“西瓜王子”
郭辉
200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的陈艳辉,被选聘到夏邑县孔庄乡小娄子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经过调研,陈艳辉发现大棚种植切合当地实际,他虚心请教,并自费到上海、山东寿光等地学习。通过近半年的摸索与学习,他基本掌握了反季节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
2009年,陈艳辉筹借10万元资金,在离县城较近的太平镇太平西村,租农民土地70亩种植大棚辣椒。到了10月份,辣椒即将上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浇灭了他的希望,100个辣椒大棚有30个被大雪压塌。他和父亲急忙除雪,力图尽量挽回损失。谁知,到了12月份,本指望剩余的辣椒能在春节前卖个好价钱。又一场大雪再次压坏了40个大棚,残酷的现实粉碎了陈艳辉的大棚辣椒种植梦。
痛定思痛,意志坚定的他毅然踏上二次创业之路,抵押房产,筹集资金,种植大棚西瓜,终于迎来成功。如今,陈艳辉承包了200亩土地,建成150个大棚,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瓜王子”。
从产品无人问津到卖土鸡蛋赚钱
王夏
日前,笔者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彩电中心附近一栋老居民房里。“墙是我们自己刷的,很简陋。刚起步,既是创业地也是住宿点。”一名戴着黑色眼镜、穿着黑色T恤的小伙迎了出来,露出有点尴尬的笑容。两室一厅简陋清水房里,四张拼凑的桌子在客厅,其他3个年轻人各自工作着。
小伙叫曹席斌,90后,2013年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化学工程系。2013年初,曹席斌把创业目标瞄准了互联网市场。在他看来,互联网市场投入成本低,只要研发出一款消费APP软件,就能带动时尚的消费观念,靠广告效益轻松盈利。
“3个合伙人,3万元创业基金,就想着创业。”曹席斌说,当时把目标锁定在社区APP开发上,想着把社区的吃喝玩乐聚在一起,让社区居民形成一种消费群,却卡在了支付功能环节。只有硬着头皮推向市场,推广和物流成本没钱了,加APP的人寥寥无几。一年时间,他的团队以失败告终。
曹席斌说:“当时创业有点盲目,没有精准市场调查,见到效果慢,资本回收困难。又尝试为很多高档小区,单独做一个消费APP,结果陷入死循环。”曹席斌说,创业伊始,国内移动广告平台非常热,大家对市场很乐观。事实上,一款优质软件站稳市场耗时长成本高。
“年轻人创业,不能眼高手低。洋有洋的活法,土有土的价值。”曹席斌的父亲是贵州省地道农民,家里靠着农产品维持生活,他这样告诫创业失败的儿子。
父亲的话给了曹席斌启发,“为何不把土的有价值的东西,靠着互联网运出去。”经过在沿海城市的调研,结合重庆特色,曹席斌选定了卖土鸡蛋。
曹席斌分析,土鸡蛋非常具有互联网精神。首先,现在大城市很难买到真正的土鸡蛋;其次,土鸡蛋价位很高,能否把土鸡蛋从生产源头直接送到客户手上,省掉中间环节的钱。
说干就干,今年4月初,曹席斌组建了创业团队,创建了姜戈互联网生态农场服务平台,开卖土鸡蛋并赚了钱。
村官创业,谨防四种错误倾向
李占峰
作为新兴群体,大学生村官从创业形式上看,存在四种错误倾向。
一是“猎奇式”创业。以吸引眼球为目标,创业内容一味追求高、新、奇,过于理想化。乍一看,让人对前景充满希望,让项目倍受关注,但由于没有深入分析乡情村情,忽视地方区位潜能的挖掘,仅凭自己的兴趣,往往结局以失败告终。
二是“随众式”创业。自己没有主见,看见别人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以任职村已成熟的主导产业为依托进行创业,看似干的轰轰烈烈,实则创业项目没有为任职村探索出新的发展途径。
三是“应景儿式”创业。只顾适应时代潮流,看似响应上级“鼓励和支持创业”的号召,实则要的只是“创业者”的身份,享受创业的优惠政策。虽然创业项目能够在短期内有所收获,也能为创业者带来一定的发展资本,但至于创业项目的生命力到底强不强,有没有长远规划,能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规律,这些问题则不在考虑之内。
四是“单机式”创业。一味的自己单打独斗,既不与其他村官共同谋划、实施,也不与村里的干部、大户以及合作组织合作,人单势薄,创业项目启动慢、实施慢、见效慢、推广慢,影响了效率,耽误了前程。
- 山东沂南县大学生村官王学原 锤炼青春在基层 (2009-06-16)
- 大学生村官黎锦林:秀水河畔的时代足音 (2009-06-17)
- 大学生村官张卫卫 让青春和农村相拥 (2009-06-26)
- 赵艳华 (2009-07-31)
- 大学生村官文海蓉 民生连民利 为民谋福利 (200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