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变动传递信号大学生村官或将现身十八大

来源:青年导报网 作者:佚名
  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近日,中共十八大代表的基层选举已经拉开了帷幕,到2012年6月底前结束。它对中国各级政府的工作,包括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微妙影响都将逐渐显现;甚至对当今世界来说,它的准备、召开和成果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动向之一。

  差额选举比例日渐扩大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 开。根据部署,中共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 生,“差额选举的比例应多于15%”。

  “差额选举是民主的主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民意的更加尊重。”中国 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说。

  2011年3月14日,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提问时说:“我们在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当中实行了差额选举。”

  差额选举党代表,差额比例由10%扩大到15%,老人对这一变化赞不绝口:“党代表选举开始有了竞争,党员们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1953年选举法没有明确规定是等额选举还是差额选举。当年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要求,基层选举委员会提到选举大会上的代表候选人名额,一般应与当选代表人数相等。

  这种等额选举制度,突出的特点是“上边提名单,下边画圈圈”,选民并没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选举法。其中将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被视为一大亮点。

  1990年,《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发布,随后,《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通过,规定就党的地方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而言,部分党内职务要实行差额选举。

  这是将差额选举引入党内选举。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

  3年后,在中共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预选,预选采用差额选举办法,差额比例在百分之八以上。

  普通党员比例近三分之一

  中组部负责人表示,本次十八大代表,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

  资料显示,自中共十二大以来,历届党代会代表数量均呈逐年递增趋势。从十二大到十七大,代表人数分别为1545人、1936人、2035人、2048人、2120人、2220人。

  十七大的代表人数是2220人,是从全国38个选举单位的7000多万名党员中选出来的,比上一届大会的代表人数多了100人。

  虽然基层代表的数量在增加,官员仍占了代表的绝大部分。

  2011年11月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十八大代表选举在结构比例上要做到“两增两减”“一个提高”。

  “两增两减”是指,省区市和中央企业系统(在京)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所占比例从十七大时的一般不少于30%,分别增加到一般不少于32%;党员领导干部所占比例从十七大时的一般不超过70%,分别减少为一般不超过68%。

  据此,普通党员人数将接近代表总数的三分之一。

  “一个提高”是指,工人党员代表比例要在十七大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省区市工人党员代表所占比例一般要达到本省区市代表总数的10%,中央企业系统(在京)的工人党员代表数要明显增加。

  有党建专家表示,增大工人党员的比例与《党章》的相关规定是密切吻合的,“毕竟中共是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这个群体应该是其最大的群众基础”。

  代表比例结构反映一个政党的组成,如果官员比例过高,很容易使“党员代表大会”变成“党员领导干部代表大会”,或各方面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工作会议,那样,其构成有违“党员代表大会”的本意,不能体现出党代表大会的民主性。

  基层代表比例的提高,尤其是工人代表的增加,固然是党内民主的一个趋势,但亦是为了社会治理的需要。基层代表的增加,表明中共将更加重视基层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执政将更加依赖工人农民等基层群众,政策也将向基层群众倾斜。

  基于此,可以预见十八大对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会有进一步的论述和部署。中国民主可能在十八大后碎步或小步前进。

  “大学生村官”或将现身十八大

  据公开的资料,目前至少在广东、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西、新疆、四川、陕西、福建、河北、湖南、云南等逾10省份的省、市、县、镇党代会上,出现了“大学生村官”党代表,显示了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在党内的发言机会正在稳步提高。

  大学生村官在各地党代会的现身并不让人意外。作为一个如今已有20.9万人的群体,大学生村官拥有“大学生”和“村官”的双重身份,符合中央关于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的要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预计,大学生村官或将在十八大出现。

  从个别地方的试点到成为一项正式的制度,我国实行“大学生村官制度”已经有10余年时间。中组部于2008年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至今全国累计有2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官方透露的数据表明,到2015年,中国的大学生村官数量将从目前的20.9万名达到40万人,覆盖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到2020年将达到60万人,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这意味着平均每个省份将有约2万名大学生村官,而实际上有的省份目前的大学生村官数量已超过这个数字。

  大学生村官现身中国各地党代会,可视为是中央加强基层导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央连续强化公务员招录考试的基层工作经验要求。2009年2月,中组部印发了《关于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领导机关干部的意见》,要求开展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的试点工作,以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数以十万计的大学生下基层做村官、选上来做代表,将有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一切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同时,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农村发展所急需的知识型人才也将因此逐步得到缓解。

  人事变动传递信号

  十八大的重头戏是高层领导换届。不过在十八大之前,地方层面的人事布局早已全面展开。全国16省区党政一把手变动,共有78位省部级高官履新,涉及各大机关部委的首长。

  从目前调整的情况来看,干部年轻化趋向进一步凸显。除少数地方外,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党政一把手绝大多数为“50后”官员,“60后”则逐渐崭露头角。

  事实上,近年来中央已经作出几轮从事调整。“40后”官员已经逐步退出各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岗位。截至目前,在任的“40后”省委书记只有1948年出生的江西省委书记苏荣、1947年出生的甘肃省委书记陆浩、1947年出生的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1946年出生的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以及4个直辖市市委书记,后者均是中央政治局委员。

  此外,干部交流的趋势也很明显。“在此轮省部级官员调整中,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交流都十分明显,对于交流制度的落实以及多层面交流的体现也十分彻底。”杨建顺指出,此轮省部级官员调整透露出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就是要通过交流体现干部机制的活力。

  对此,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另有一番理解。他认为,各省党委的换届安排,将体现中央有关“五湖四海”思想的最新设计,最终达到主要领导干部具有“多项全能”经验、素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