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份相继掀起新一轮领导干部上山下乡运动
2012-06-20 06:22:0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内详   评论:0 点击:

  “村民”袁纯清:

  一位省委书记的“住村”实验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韩文︱山西报道

  5月1日,当砖壁村村民李克斌送走了农家乐的最后一拨客人,已是晚上8点多。李克斌斜倚在灶台旁,解下围裙,掏出硬皮小本计算一天的收成。在他身后,蜷缩于太行山深处的砖壁村也结束了一天的喧嚣,寂静下来。

  距离李克斌家不足200米的另一户农家乐,此刻也刚刚散场,老板武余秀就着夜色开始收拾座椅板凳,准备打烊。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这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山村簇拥了数十家农家乐。而李克斌与武余秀的农家乐是砖壁村公认的“品牌店”——每一个房间的墙壁上都挂着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与他们的合影。

  去年5月30日,袁纯清首次到砖壁“住村”,成为李克斌的“房客”。那一次,袁纯清在李克斌家的土炕上住了两个晚上,临走时留下500元生活费,并主动提出与房东全家合影留念,要义务为农家乐做广告。

  “省委书记代言农家乐”的卖点颇为奏效,许多游客开始慕名找到李克斌的小院,有人甚至提出到袁纯清的“房间”点一份“书记食谱”。

  “第431个村民”

  “一行4人,没有市、县领导陪同,拎着行李走着来的村委会。”今年刚刚卸任砖壁村支部书记的李同书现在仍清楚地记得袁纯清第一次到村的情景。

  事实上,当天,越野车已经快到村口,但袁纯清早早地下车,把它们打发回去了。在李同书看来,“原来干部下乡有一种说法,叫‘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袁书记可能是怕小车进了村,村民会有这方面的看法。”

  2010年11月30日,山西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首次作出干部“下乡住村”的决定。2011年5月30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牵手”砖壁村。

  山西省武乡县砖壁村——一个被“红色”浸染的贫弱小村。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八路军总部驻地,也是著名的百团大战的指挥部所在地。

  作为上世纪60年代的回乡知青、村干部,袁纯清与农民有着“见面三分亲”的情结。即便如此,袁纯清第一次现身砖壁村时,村民们与这位下乡的省委书记并不亲近。

  但一年过去,袁纯清靠着本色很快就与村民打成了一片。最初躲在人群中行“注目礼”的村民开始主动上前,与袁纯清推心置腹地谈自己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希望帮他们出主意。

  “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大家肩并肩。”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原书记沈浩生前的体会,袁纯清颇为认同,这句话不仅被他多次引用,还被他带进了砖壁村。

  2010年11月30日,袁纯清在山西省委全会上强调,干部“下乡住村”要做到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为了与村民贴得更近,袁纯清在细节上也很讲究:穿布鞋、戴草帽,着装要“土一些”,干活歇息也要坐到地头与村民“拉家常”。

  今年4月12日,袁纯清第四次到砖壁村。在村口,当他看到村民们正在种植核桃苗,就径直走进地里,与大家一起干了起来。近2小时,“铲土、踩土、扶苗、浇水”,袁纯清按照工序做得毫厘不差。为了提高工效,他还提出3人分一组,进行劳动竞赛。

  虽然已届花甲,可在村民眼中袁纯清依旧是个种地的“好把势”。

  “老李,我又回家来了!”袁纯清走到“房东”李克斌家的院子时,喊了一嗓子。虽然年长李克斌一岁,但袁纯清已经习惯了“老李”这个称呼。

  此次“回村”,袁纯清特意给老李带了盒好茶,以感谢住村期间在起居饮食方面得到的照顾。

  由于共处一院,李克斌有许多与袁纯清单独交流的机会。李克斌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坦言:“我就是一个农民,没想到能与省委书记朝夕相处,更没想人家能这样对咱。确实很感动!”

  住村期间,袁纯清一直以“村民”自居,戏称自己是砖壁村“第431个村民”。许多场合,袁纯清也将自己视为砖壁村的一分子。

  今年1月,李克斌与村委会主任李跃军受山西广播电视台邀请,到太原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录制。看到李克斌,袁纯清满面笑容迎上去并致歉:“年前忙,回不了村,代我给全村人拜年!”

相关热词搜索:上山下乡 大学生村官

上一篇:7月1日全国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
下一篇:各地以丰富的形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

对本文感兴趣可以分享到你的微博或其他网站收藏: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