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遇瓶颈如何发挥航母效应?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卢松
  据河南省农业厅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有农民合作社近6万户。然而,由于进入门槛低,当前农民合作社存在量大、质不高的现象。

  如今,发展较好的农民合作社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再合作,升级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以谋求更大作为。

  那么,作为更高级别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真的能聚集起农民合作社的力量,发挥出“航母效应”吗?其如何才能走得更加顺利?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合作社再联合

  在成功开办一家石磨面粉厂和5家农资连锁超市后,长垣县金秋百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又有了新的经营方向:代理当地“赵堤大米”品牌。

  8月23日,金秋百丰联合社理事长李瑞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联合社不但实现了降低社员种植成本、扩大产品销售渠道等目标,而且一直在探索开办实体公司。

  组建联合社是农民的第二次、第三次合作,这种全新的组织形式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增收致富的本领。

  此外,经历过农民合作社阶段的磨砺,联合社的运作也更加规范,更加注重塑造品牌。

  滑县农民王卫东从粮食贸易起家,后在当地成立一家粮食种植合作社,粮食自产自销。

  为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提升市场话语权,也为了规范合作社行为,建立良好信誉,与下游粮食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今年3月,王卫东联合其他5家农民合作社成立了联合社,流转土地近4万亩,成为省内粮食种植规模较大的合作社。

  联合社发展遇瓶颈

  成立近一年,金秋百丰联合社从最初的5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现在的13家,还有农民合作社申请加入。随着联合社的不断壮大,李瑞玲感觉压力越来越大。

  “人多想法也多,不好管理。联合社开办的公司如果亏损,大家就会有意见,能不能联合下去都不好说。”李瑞玲坦言。

  除了管理上遭遇瓶颈,记者采访了解到,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发展中还遇到了注册和融资等难题。

  金秋百丰联合社以社团的名义在长垣县民政局注册备案,并未在县工商局注册,所以不具备法人资格。李瑞玲无奈地告诉记者,多次到县工商局申请注册,但工商部门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联合社没有法律条文表述为由,不予登记注册。

  王卫东说:“联合社除了享受到一些政府扶持政策外,到银行贷款,或者开具税务发票,人家都不认。”

  去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强调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联合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积极探索合作社联合社登记管理办法。”

  目前北京、江苏等地都出台了支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目前河南省还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服务赢未来

  作为新生的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如何才能走得更顺利?

  多年从事农民合作社研究的河南科技学院石晓华博士对记者说,联合社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大多是当地的能人,虽然有想法,熟悉当地情况,但大多文化水平不高。而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更需要懂法律、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石晓华认为,各地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迅速崛起,为大学生村官一展抱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服务能力的大小,将决定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成败。”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处处长刘云解释说,目前河南省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方面,而先进的农业服务比较欠缺。今后可以在为农民合作社提供规划设计、政策咨询、市场营销、品牌管理,以及种养技术支持等服务方面多下功夫,以完善的服务赢取未来。(作者:卢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