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村官陈炳兰坚守岗位42年 年薪300元

来源:央广网 作者: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武汉南部的江夏区山坡街 光星村28组,一共有30户农民,156人。2000年之后,年轻劳力开始外出打工,光星村逐渐成了空心村,种田劳力短缺。90亩水稻田,160亩鱼塘,150亩柑橘园。66岁的组长陈炳兰成了最后的农田守望者,帮30户村民育苗、灌溉、排水,而他的年薪,却只有300块。
 
  陈炳兰:我现在管理抽水啊,照顾禾苗啊,虫灾了,通知他们打药啊,田里没有谁帮他们抽水啊。
 
  今年已经是陈炳兰担任“生产队长”的第42个年头,连任如此久,有什么秘诀?陈炳兰说,在1967年上任之初,就干了件大胆的事。当时,国家推广种子改良,很多生产队不敢尝试,而他拿出了80亩田试种。到年底时,社员家里不仅分到了肉,而且还有几百块钱。很多村民把茅草房换成了砖瓦房。
 
  陈炳兰:我十七岁就当组长了。我当组长的时候,上头要种子改良,我们当时就报了八十亩面积,产量平均八百多斤一亩,八十亩就搞了六万多斤。
 
  但要说让28组彻底改变的,还是老陈引来的柑橘产业。1972年,陈炳兰和父亲回湖南老家探亲,他发现当地村民大量种柑橘,收入不菲,就寻思着把柑橘带回湖北。
 
  陈炳兰:72年,我父亲去湖南了,从湖南,走亲戚,带来柑橘。回来之后,这个坐下,那个坐下,我们就把柑橘给他吃。这柑橘蛮好吃。我们老家种柑橘的啊,屋前屋后都种柑橘。(村民说,)你要是种了柑橘就好了,屋前屋后。我们屋前屋后这么大的面积可以种啊。
 
  1978年,生产队收获了大量的橘子,集体收入成倍增加。1982年,光星村开始“单干”、“承包到户”。陈炳兰又瞅准机会,率先承包200棵橘子树。1986年,他的橘子收入高达8000元,成为山坡乡最早的“万元户”。
 
  陈炳兰:我八几年就成为万块户了。八八年就成为万元户了,八九年我就住到楼房上去了。花三万多住到楼房,一百二十多平方。(很多人)很羡慕,我们乡很多人很羡慕我。
 
  陈炳兰当上万元户之后,也没忘了乡亲们,他又带村民整理出160亩鱼塘,每年对外承包,当做村小组集体收入。
 
  陈炳兰:我们水塘现在有一百多亩面积,开始承包不高,开始承包只有六七千块钱,这两年效益高了,我们就收到一万六七块钱。
 
  陈炳兰用这些收入帮村民购买福利。给30户村民付了有线电视费、合作医疗费,还有农田灌溉费、清淤费等,村民几乎都不用自己掏钱。
 
  但最近几年,陈炳兰萌生了退意。听说老队长不想干了,村民们都不同意。村民开玩笑说:“你不死,我不选。”
 
  对于村民的拥护,陈炳兰有些感动,他觉得报酬只是个意思,村民的信任才是他坚持四十二年的理由。
 
  陈炳兰:当时当队长集体拿工分啊,没有一点报酬。分到户之后就没有公分啦,集体就给150块钱的辛苦费。这几年,外头都是四五百块钱一个月,有人说要加一点,加一百五。我说,好好,加一点。现在是300元一年。报酬嘛,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