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解读:如何做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第一,公开选聘、竞争择优。我国每年有数百万高校毕业生,这为选择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提供了保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热情很高,他们愿意到农村去锻炼去施展才华。比如,经中央批准,2008年中央有关部门开始实施的5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报名就非常踊跃,达到50多万人,其中相当部分是重点高校的学生。
如何做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特别是把最优秀的高校毕业生选拔出来,从实践看,要实行公开选聘、竞争择优的办法。要重点了解应聘大学生的政治表现、学习态度、组织能力、纪律观念、身体状况等。通过公开选聘,竞争择优,真正把有志向、有热情、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选拔出来。
第二,上岗培训,打好基础。愿意到农村任职的应聘大学生多数是应届毕业生,经历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对农村情况了解不多,即使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很多也没有参加过农村生产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党组织要关心爱护他们,肯定他们的选择,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同时也要告诉他们作好吃苦的准备。
特别是要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对选聘大学生进行教育培训。比如组织他们到先进村进行“驻村培训”,讲解“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介绍本地新农村建设情况和乡风民俗,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帮助他们掌握与农民打交道、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也可通过请大学生“村官”先进典型介绍体会、请乡村干部传授经验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他们增强到村任职工作的信心,更快地进入工作角色。
第三,提供舞台,发挥作用。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之一,他们才华横溢,朝气蓬勃,具有很强的创新和创业精神。要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的优势特点,为他们安排能发挥作用的岗位,并给他们压担子、分任务,让他们有事做,有用武之地。同时要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长,结合所在村实际,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生产项目,并在市场信息、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指导,使他们到村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办成几件实事,坚定做好工作的信心,也为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自己全面成长打好基础。
第四,完善政策,激励保障。农村条件比较艰苦,引导大学生到村任职,既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又要研究制定激励保障政策。比如2008年为了顺利实施5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中央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对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规定了8条政策待遇。其中明确,对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补贴标准。中央财政按人均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并按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人均每年分别给予5000元、1万元、1.5万元的补贴。
这些政策规定对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工作肯定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应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他们集中精力在农村干事创业创造条件。
第五,跟踪培养,加强管理。把高校毕业生选派到农村任职,只是完成了工作的第一步。大量细致的工作还在跟踪培养、加强管理、提供服务上。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是关键。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制定行为准则,强化工作纪律,健全考核办法,建立业绩档案,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到村工作表现突出、群众公信力强的,要及时提拔使用。同时,到村任职大学生之间要建立交流机制,促进共同进步。到村任职大学生的母校,要关心本校学生在村工作情况.其他有关部门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做好相应工作,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04-22)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04-22)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04-22)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04-2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2007-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