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审旗大学生村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当前,乌审旗精心绘制的“十二五规划”科学发展蓝图开局良好,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辛勤耕耘,乌审旗农村牧区面貌已焕然一新,各项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大学生村官在落实嘎查村(社区)各项工作中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牧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逐步提升,认可度逐年提高。
在传播先进文化,转变生产方式上大有作为。从2008年全旗选聘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到嘎查村(社区)任职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足以证明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是一项切实可行、意义重大的科学举措,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强化服务群众职能、维护农村牧区和谐稳定、带领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村官带着青春与活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中。他们知道群众利益无小事,做工作就应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维护农牧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做起。积极帮助农牧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购买水浇地保险、办理林权证、草原证,发放煤补、耕地、母猪补贴等,不让农牧民群众的一丝利益受到损失同时,积极利用远程教育、微波课堂、草原书屋的优势资源向农牧民群众传播最新政策信息、种养殖技术、农畜产品购销信息、就业信息等内容,丰富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农牧民群众剔除传统世俗观念,接受先进科学文化的熏陶,为提高农牧业生产技术,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期间通过积极引进先进生产力,转变生产方式,努力改变农牧民靠天养畜、靠天种地、靠天吃饭的传统劳作方式,大力发展品种优、效益高的农畜产品。创新发展“公司+农牧户”合作经营模式,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协会,确保农畜产品在产供销各个环节的无缝链接,保障农牧民群众获得最大收益。
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利益上大有作为。近几年,随着乌审旗农村牧区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因征地拆迁、土地流转、草牧场承包等引发的矛盾纠纷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大学生村官或“两委”班子成员,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处理好当事人双方的利益问题,成为摆在村官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何公平、公正、合理、合法解决好矛盾纠纷问题,就要求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要正确树立“公心”,要从始至终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增强自身“免疫力”,为群众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妥善处理矛盾纠纷问题,不让群众一丝利益受到损害,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嘎查村镇,矛盾不上交。
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组织建设上大有作为。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嘎查村(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已被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所“青睐”,作为大学生村官他们积极推行“四权四制”村治模式,协助嘎查村(社区) 组建机构,建章立制,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做到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切实保障农牧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进农村牧区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村官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要将自身思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动员广大农牧民群众特别是团员进步青年,努力学习党的政策,听党的话,学习先进党员优秀事迹,争做服务农牧民群众、维护和谐稳定的表率。敢于发现积极分子,培养和帮助先进青年树立正确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热情,适时推荐入党,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力,让更多有为青年、有志青年奉献基层服务群众,在维护农村牧区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进程中建功立业。党是农村牧区各项工作的“主心骨”,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大学生村官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始终以高度的政治感和责任感,切实抓好党建,推进基层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 内蒙古扎兰屯多措并举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 (2009-06-16)
- 大学生村干部辛酸与快乐(图) (2007-05-04)
-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50名大学生“村官”上任 (2007-08-09)
- 内蒙古科右前旗50名大学生村官走马上任 (2007-08-14)
- 内蒙古科右前旗招考50名大学生助建新农村 (200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