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对乡镇“缺乏”年轻干部几点思考
今年是县乡换届之年,年轻干部的流动较大,换届结束后各乡镇普遍反映缺乏做事的年轻干部。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县各乡镇年轻干部情况,我查阅了最新的干部统计数据。截止至2011年8月15日,全县16个乡镇,共有选拔生(一般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49名,乡镇事业编制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45名,合计94名。其中,除了小江镇仅有2名年轻干部以外,其他各乡镇均有4-8名年轻干部。
既然大部分乡镇都有4-8名年轻干部,为什么各乡镇还普遍抱怨缺乏做事的年轻干部呢?这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问题,即各乡镇所说的缺乏“做事”的年轻干部,是指在乡镇能较好地协助科级领导处理一些文字材料(如:撰写工作总结、报送先进材料、典型事迹等),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综合素质较高又积极肯干的年轻干部。其实,在乡镇从来就不缺乏干部,尤其是在近几年中央和省、市大力提倡大学生到基层一线接受锻炼的大背景下,各乡镇更是不缺乏年轻干部。而真正缺乏的是那些具有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综合素质较高又积极肯干、愿吃苦耐劳的年轻干部。对于乡镇普遍抱怨缺乏“做事”的年轻干部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乡镇科级领导缺乏亲力亲为的观念,过于依赖一般年轻干部的协助工作。
目前,各乡镇科级领导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分管工作,他们在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一旦遇到上级部门或有关单位要求报送工作总结,先进事迹等文字性材料的时候,部分科级领导缺乏亲历亲为的观念,而是过于依赖一般干部的协助工作。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找与自己工作对应的组织干事、宣传干事等年轻干部去撰写初稿,然后自己再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往往由于这些年轻干部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不了解实际工作情况,写出来的稿件缺乏联系实际(甚至只是从网上东平西凑出来的),缺乏应有的深度和高度,缺乏对工作的总结和提炼。与此同时,这种过于依赖一般干部协助工作的行为,必然导致年轻干部,尤其是在个别乡镇年轻干部相对较少、同时接受多个领导指派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他们疲于应付各个科级领导交代的工作,劳心劳力可能还得不到领导的肯定,久而久之,有“经验”的年轻干部不再那么积极肯干、不再那么吃苦耐劳,肯做事、能做事的年轻干部似乎真的越来越少。
二、部分年轻干部身份、地位尴尬,工作之余还必须通过考试解决身份问题。
近几年,中央和省、市大力提倡大学生到基层一线接受锻炼,目前各乡镇都补充了不少新鲜血液,但在乡镇工作的这些年轻干部中,除了选拔生属于公务员身份外,其他如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人员在乡镇工作的两年服务期间都是临时聘用工作人员。两年后,愿意继续留在乡镇工作的,经过考核虽然可以转为乡镇事业编制干部,但作为有着高学历的年轻干部,他们不可能只满足于成为一名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尤其是在当前乡镇事业编制干部无论是调动还是升迁都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他们如果要进入公务员队伍,还必须通过考试才能成为国家公务员。这些年轻干部在服务期间的尴尬身份和地位与他们的远大抱负之间的矛盾,必然使得他们在乡镇不可能一心扑在工作上,而是一边工作,一边忙于加强学习,希望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公务员。有的年轻干部甚至会出现只接受书记、镇长分配的工作任务,其他副科级领导难以管理使用的情况,这就形成了有个性的年轻干部调不动,老实肯干的年轻干部忙不完的尴尬境地,一旦这些老实肯干的也通过考试成为公务员调离本乡镇,肯干事的走了,剩下一些不干事的,乡镇自然就会出现缺乏“做事”的年轻干部。
三、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受身份限制,政治上迷茫进而追求生活上的舒适。
目前,在各乡镇都有2-3名事业编制35岁的年轻干部,在总数上不比选拔生、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等三类年轻干部的人数少。但由于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受身份限制,他们在干部调动和提拔使用方面都会面临较大的困难,他们在政治仕途上的迷茫使得他们进而追求生活上的舒适。而乡镇所需要的能较好地协助领导处理一些文字材料,积极肯干、需要吃苦耐劳精神的年轻干部的工作显然不是他们所愿意去承担的工作。他们甚至觉得,自己就是工作上干得再好,再有成效,在提拔使用上仍然不能有所改观。即使他们不做这些工作,只要不犯大的错误,他们照样有着这份工作,享受着同样的工资待遇。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受身份限制,以至于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现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乡镇缺乏“做事”的年轻干部的矛盾。
四、部分乡镇党委在干部的使用和管理上,满足于现状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如上所述,在乡镇从来就不缺乏干部,更是不缺乏年轻干部。现实的问题是有个性的年轻干部调不动,老实肯干的年轻干部忙不完,一旦这些积极肯干、身份地位尴尬的年轻干部通过考试调离本乡镇,肯干事的走了,剩下一些不肯干事的;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受身份限制,政治上迷茫进而追求生活上的舒适,以至于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部分乡镇党委在干部的使用和管理上满足于现状,对那些个性强、调不动的年轻干部,任凭其自由散漫,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对那些事业编制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年轻干部,政治上虽不能有所承诺,但经济上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干多干少一个样。等等这些因素,都是造成当前各乡镇缺乏“做事”的年轻干部尴尬现状的真正原因。鉴于以上几点原因,我认为要彻底改善当前各乡镇缺乏“做事”的年轻干部尴尬现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
近几年来,国家虽然一直强调要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公务员德力度,加大录用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力度,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的结构。但现实的情况是,国家和省、市对所谓的“基层工作经历”有不同的理解,从国家层面来说,在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也属于 “基层工作经历”,而面向在乡镇工作具有最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招考比例并不高。
据了解,2011年国家机关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的比例在10%—15%;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招考计划3362名,其中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只有391名,所占比例为11.6%。以大学生村官为例,这么一个比例远远没有达到2008-2010年江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公告上所承诺的“从2010年起至2014年,每年从县、乡机关招考公务员的职位中拿出30%—50%,定向招录在村任职期满、考核合格的选聘高校毕业生。”比例。甚至在2011年江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公告上改为了“从2011年起,每年拿出全省公务员考录计划的10%—15%,面向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定向考录。”
正是因为每年定向招录的指标少了,而随着每年的积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加入到了招考公务员的竞争中去,所以这些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越来越紧迫的希望尽早的考出去,甚至会把工作放在一边,专心学习备考。所以,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有必要继续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的选拔力度,增加定向招录比例,以减少他们的恐慌,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服务基层一线。
2、乡镇党委、政府要强化对基层年轻干部的管理和使用。
乡镇党委要切实加强对现有年轻干部的管理和使用,对那些个性强、调不动的年轻干部,不能任任凭其自由散漫,要勇于改变现状。过去有部分年轻干部自由散漫那是过去的事情,现在是县乡换届之际,新的班子要有新的气象,包括在干部的作风管理方面也要勇于出重拳加以整顿。对部分自由散漫的年轻干部和事业编制干部中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年轻干部,要由乡镇党政主要领导逐一进行谈心谈话,引导他们要保持年轻干部所应有的积极向上、主动性强、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并专派一名科级领导帮扶引导,进一步明确他们的工作职责,把他们放到关键岗位或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去接受锻炼,磨练他们的品质,锻炼他们的意志。文字处理能力不强的,要逐步、耐心的帮带他们,而不是一开始“用”得不满意就“丢弃”在一边,任其维持现状;现代化办公系统操作不熟的,要加大对他们的技术技能培训,不断的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这既是对年轻干部的关心、关爱和帮助,也有助于形成一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干部队伍。与此同时,在经济上也要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多报送了几篇信息就要多一份奖励,多发表一篇文章就要多一份稿费,不能让他们的默默付出得不到体现,不能让他们因为某项具体的工作没有参与中心工作而比别人少了应有的实惠。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我们在强调奉献的同时,必要的物质奖励也是不可少的。
3、乡镇科级领导要加强对基层年轻干部的传帮带。
虽然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徒弟是靠师父带出来的,没有师父的帮扶和指点,我们这些做徒弟的就会走很多的弯路。尤其是在基层一线,我们这些刚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年轻人,来到最基层的农村,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有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感受、去领悟。这时候,如果有一位恩师,愿意帮扶我们一把,我们就像在大海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人生才能更加充满希望,面对大风大浪才能更有底气。所以乡镇科级领导有必要加强对基层年轻干部的传帮带。我们的乡镇科级领导大都在乡镇工作多年,有的甚至是十几年如一日工作在基层一线,在他们的身上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相信通过他们的传帮带,我们这些基层年轻干部一定能够少走弯路,一定能够更快的成熟起来,一定能够尽早的适应农村工作环境,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
汤崇亮,男,1983年9月出生,江西崇义人,2008年江西省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分配在赣州市信丰县嘉定镇游州村任书记助理、团支部书记;2010年8月,考录赣州市选拔生,分配在赣州市信丰县油山镇工作,现为信丰县油山镇纪委副书记、组织干事。
- 大学生村官感悟:当好村官要有“四心” (2009-06-12)
- 两颗“心”决定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作用 (2009-07-31)
- 大学生村官 要在“吃苦、学习、有心”上多下功夫 (2009-08-29)
- 村官二记: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之我见 (2009-09-06)
- 转变角色投身建设 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先练基本功 (2009-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