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对大学生村官认识六误区

来源:唐山晚报 作者:亚文

     对“大学生村官”,社会上的议论颇多,其中有担忧、有误解;而在大学生中,也有很多争论。为此,有必要予以澄清这些认识的误区,以便正确理解大学生村官选聘政策。

    误区一:设立“大学生村官”会加重农民负担。“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是由各级财政负责的,并非由村里担负,未拿村里一分工资,也就涉及不到增加当地农民负担的问题。

    误区二:“大学生村官”是没本事之人所选择。事实上,大学生当“村官”的门槛并不低,要求必须是品学兼优、表现出色的学生,多数是中共党员,而且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我市去年选聘的1300名大学生村官,是从近8000名高校毕业生当中,经过层层考核筛选出来的,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误区三:“大学生村官”就算是公务员了。“大学生村官”不是公务员,只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新举措。要进入公务员队伍,必须通过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大学生村官也不例外。

    误区四: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做法不合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与此不同的是,选派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组织负责人的“助理”,只是一种智力支农的措施,无需选举产生,是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

  误区五:“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派不上啥用场。实际上,“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大有作为,他们帮助农民和村干部学电脑、学技术,宣传党的农村政策,传授法律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已经成为村干部的好帮手和农民致富的科技带头人。

  误区六:大学生当“村官”是浪费人才。“大学生村官”只要能放正心态,努力学习,综合素质就能得到全面提高,就能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更加重要的是,有了一大批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真正了解基层的人才,就能够更好地形成向中高层领导岗位输送人才的干部培养链。(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