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黄岩:解读大学生“村官”创业

来源:黄岩新闻周刊 作者:佚名

宁溪镇“休闲农园·农事科普基地”一角。

上郑乡“山里人果蔬专业合作社”举办枇杷采摘游。

高桥街道“村官文化服务社”送文化科技下乡。

李惠刚橘园里在干农活。

不少学生来富山乡少年儿童农事体验基地体验农事劳作。
 


  编者按:


  自2006年起,一条“新辟”的就业路径伸展到大学生面前:去农村。虽然职务上有个“官”字,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村官”们都是做着“服务生”的角色,工作虽苦,却也充实。


  “村官”的作用,初始局限在“服务”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大学生“村官”经过工作的积累,逐渐尝试着成为引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富山少年儿童农事体验基地、“山里人”果蔬专业合作社、“思创”果蔬专业合作社、牛游塘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这一个个由这些年轻人建立起的“创业基地”,见证了大学生“村官”们坎坷探索中的创业热潮。


  “创业是重要的选择”


  “我想在农村真正做点事情。”2007年4月,怀着对农村的那份深深的感情和自己的美好梦想,李惠刚放下谋得不久的职位,成了黄岩第一批大学生“村官”队伍中的一员。


  层层选拔后,他被分配到北洋镇联群村。上岗不久,他便发现了一个尴尬的现象:大学生“村官”虽有“官位”,却无“官样”,毕竟不是民选村干部,在群众中并没有多少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下村走访,在与村民打交道、混熟脸的过程中,他还发觉当地村民收入渠道有限,且农业生产模式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劳作上。


  “当好一个‘村官’不容易,家里人并不支持我,观念冲突很大。”他说,“但是我身在其职,为村民谋发展是我的义务,创业是重要的选择。”


  第一次,李惠刚选择养天鹅,但由于经验不足,天鹅们跟着他一起艰难“度日”。


  第二次,养火鸡。


  第三次,养羊。


  第四次,种甘蔗。


  前四次创业,或是技术支持不足,或是资金缺乏,均未获得成功,但是他始终坚信“创业是重要的选择”,再一次思考如何选择好项目重新创业。他发现联群村有大片的橘树,但由于平时疏于管理,橘子产量低,品质差,只能卖几毛钱一斤。


  “区里正在实施‘名果振兴计划’,柑橘‘高接换种’项目可以得到区里的大力扶持。”他说,“如果能够承包过来后,嫁接优质品种‘宫川蜜橘’,那是一条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他将自己的想法与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扬德商量,并提出共同承包的意向,两人一拍即合,注册了“灵山果蔬合作社”,并顺利获得了该村350亩橘林的管理承包权。目前,果园内橘树已全部嫁接了品质优良的“宫川蜜橘”,预计2012年开始丰产。


  李惠刚只是我区许许多多希望扎根农村创业的大学生“村官”中的一位,他锲而不舍的创业信念在无形之中激励了其他“村官”。他们也怀抱着“在岗位上做点实事”的梦想,有新观念、有知识、有闯劲,有不甘于平庸的创业理想。


  创业也需要一双“有力的大手”托举


  “我们都是农家子弟,想创业谈何容易。”上郑乡下余村党支部书记张杭军告诉记者。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张杭军的另一个身份与李惠刚一样,对于这一群初出茅庐,没有多少人生阅历和经验的大学生“村官”来说,挡在梦想面前的第一座大山是创业项目,第二座山是资金,第三座山是技能和实践经验。


  为解决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短缺难题,黄岩农村合作银行积极伸出援手。根据创业项目和经营规模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贷款。同时,黄岩区委组织部牵头建立了10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资金,至今扶持资金已兑现19万元。


  由于大学生“村官”普遍缺乏创业必须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我区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设现代生态农业、农产品市场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课程,并组织他们外出考察,开阔眼界。一年多来,黄岩区大学生“村官”参加各类创业培训达200多人次。同时,依托种养殖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了10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让他们在农技专家的辅导下开展实践锻炼。


  2009年4月,我区出台了《关于引导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实践的实施意见》,并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政策,为他们创业提供政策、项目、资金、技术“四大支持”,同时将创业带富作为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一系列举措激发了李惠刚等大学生“村官”们的创业激情,创业活动在黄岩蓬勃地开展起来。


  在高桥、宁溪、上郑、富山等乡镇、街道,以蔡鸿、戴华建、张杭军、张海珠等几位大学生“村官”为首,各自带起了一支队伍,成立了高桥大学生“村官”文化服务社、富山少年儿童农事体验基地、“山里人”果蔬专业合作社、“思创”果蔬专业合作社等。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大学生‘村官’通过整合集体力量,实现小范围抱团合作,这不仅带动了其他“村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也让农产品、土地、资金、销售网等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李惠刚选择与村干部合作创业,这些年来,他始终记着上海一家水果超市总经理说的一番话:小李,你年轻人能吃苦,这点我很赞同,但是你没有自己的基地,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我怎么把东西交给你做?


  小打小闹的创业,如何与大规模、高效益的规模生产相比?在这个时候,“村官”的思维就局限住了。因为站在自身的角度,他们可以看到农民能吃苦但眼光短浅;而站在大城市创业者的角度,他们的眼光和行为与农民又有何异?


  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中,大学生“村官”们一方面吸取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给新村官经验。


  展望未来,“村官”们要走的路是从乡镇、街道范围的抱团创业发展到全区范围的抱团创业,从而建立“东部销售、中西部供货”的大框架网络,实现整个品牌化销售,凸显出大学生“村官”团队优势。


  创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选择什么项目创业,以何种形式,如何有效实施?这一个个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热情似火的大学生“村官”面前。


  在富山乡——


  “富山乡旅游资源丰富,针对大裂谷景区和双坑景区缺乏参与性项目的问题,我们在双坑村创建了少年儿童农事体验基地。”张海珠说。她和富山乡的5名大学生“村官”,选择了这一依附性创业项目。


  农事体验基地自2009年开业以来共接待游客五千余人,营业额二十五万多元,盈利近三万元,并有效带动了周边景区的人气。“这既立足本地旅游资源优势,又发挥了大学生‘村官’自身所长,创业风险比较小。”富山乡党委委员王一挺告诉记者。


  在上郑乡——


  “老百姓种东西不容易,无公害、无污染的农产品却销路很窄。”张杭军琢磨着怎么把农户手中的农产品卖出去,打开销路。


  2009年,11名“村官”成立了黄岩山里人果蔬专业合作社,开始抱团创业。


  “去年,合作社共获得了15万元创业贷款,并得到了15000元项目启动资金补助。”张杭军说。合作社精心打造“黄岩石”绿色农产品特色品牌,通过统一包装销售,借助网络、农民信箱等宣传渠道,使今年该乡果农卖出的优质枇杷价格平均每斤比去年提高了3元多,销售量提高了70%-80%。自创办以来,合作社农产品销售额超过十二万元,实现利润16000元。


  在上郑乡党委的引导帮助下,张杭军和创业伙伴们邀请区农林专家一起深入调研,外出衢州等地考察,最终根据上郑气候、地理环境和土壤特点,将猕猴桃种植列为创业项目。2009年以来,这11名大学生“村官”共筹资22万元,承包了四十多亩山地,建立了种植示范基地,共种植了优质猕猴桃二千多株。在大学生“村官”的示范带动下,至今,周边村民共种植猕猴桃达五百余亩。


  在宁溪镇——


  “刚开始当‘村官’时,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走访农户。其中有一户村民种了很多南瓜、西葫芦,却不拿去卖,放家里当猪饲料或者眼睁睁看着烂掉。”宁溪镇上桧村“村官”戴华建说。“叫工具车运下去卖,连成本都卖不回来,还不如烂着喂猪!”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


  2009年,在宁溪镇党委的指导下,他与该镇十余名大学生“村官”一起创办了思创果蔬专业合作社。“我们通过‘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建立大学生‘村官’生产基地。”借助区里的优惠政策,合作社贷款13万元,主要用于基地开发、产品存货。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有紫莳药、绿豆面、番薯脯、笋干等,自成立以来,销售额达三十多万元,利润两万多元,帮助一千多名农户推销农产品,解决附近农村劳动力临时用工七百多工。


  2009年底,戴华建、王海丹等“村官”将创业方向瞄准了农园休闲旅游。“方家岙村毗邻富山大裂谷景区,紧挨黄永公路边,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正是人们野外休闲的好场所。”戴华建说。


  经过近1年的努力,休闲农园·农事科普体验基地于近日开业了。农园设立了土地种植认养区、动物养殖区等区块,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提供集娱乐、休闲、教育于一体的田园式互动活动。


  在高桥街道——


  13名大学生“村官”合伙创立了文化服务社,服务社立足农村实际,以公益性为主,注重积累经验,打响品牌。并在此基础上扩展服务范围,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以维持运转,实现公益性与盈利性双结合,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实体。


  “我们还根据辖区村、农民专业合作社需求,帮助设计展板、横幅、宣传图册等,对外展示新农村建设成果,促进农产品销售。”服务社的“村官”蔡鸿说。在平田乡——


  在大学生“村官”抱团创业之外,牛游塘村“村官”夏益民另辟他径联合村民创办合作社。


  2009年12月,牛游塘村“两委”和夏益民共同发起,组建黄岩牛游塘生态果蔬专业合作社。夏益民被127户农户一致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创业方向定在做大做强高山杨梅和山地蔬菜两大产业,建设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培育1-2个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打响牛游塘村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一个生态式的休闲观光农业区。


  “村民信任我,感觉责任重大。”夏益民说。通过创业带富,大学生“村官”密切了与群众之间的联系,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


  据统计,我区目前共有72名大学生“村官”立足农村本职岗位,通过抱团创业、单独创业、与农村实用人才结对创业等多种方式走上了创业之路,创业项目共21个,涉及种养业、服务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个领域。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学生“村官”凭借自身优势,在橘乡大地奏出一曲曲令人兴奋的创业之歌。


  “自己有一定实力了,才能照亮别人。”


  大学生“村官”虽然以服务农民为己任,但除做些分内之事外,一些人心怀壮志却不知道做什么,当“村官”的最初目的只是将其作一个跳板。


  “当‘村官’3年,别人问我能得到什么?我也无数遍地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戴华建说。


  “‘村官’不是一个长期职业,无论是3年,还是6年,职业寿命有限。”张杭军说。


  李惠刚是第一个冒出来的创业先锋,愈挫愈勇的精神在这支逐渐壮大的队伍中树立了一个榜样。“创业,在坎坷中进步。”李惠刚说。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其他许多正在创业中的“村官”们的赞同。自己辛苦不说,单是资金上制约便让人无法展开手脚,另外与村民观念上的冲突、工作上的不配合都是难题。这路,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


  “村官”们心里的梦想大同小异,但是梦想与现实始终存在差距。


  要做就把事情做得精致,这是李惠刚的座右铭。通过深入接触农业领域之后,李惠刚看到了单靠橘林还不行,单靠种植也不行,要发挥自己知识丰富、思路开阔、懂得网络的优势,做普通农民做不了的事才能成功。


  为了能使橘园产出效益最大化,他认为必须将创业项目做精做强,抓住时机,以橘林为依托,引进多种新型水果,努力发展观光休闲型农业,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此,李惠刚与合伙人到各地学习新型果苗培育和种植技术,考察观光园经营模式与经营情况,在考察的同时也利用网络与全国的果苗名人取得联系,为引进新品种果树建立渠道和获得技术支持。目前,已引进了5种新品种进行试种。


  “种橘子只是我如今的第一期项目。联群村位于82省道沿线,我远期规划建一个观光型农园,在路两侧,再整理50亩土地,种桃树、李树等。”他说。


  创业能把“村官”的价值真正留在农村,也能让“村官”实现自身的价值。


  “作为一个创业团队,因为‘村官’流动大,人员不固定,所以选择合作社、基地项目创业,连续性较好。”张杭军说,“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情,我们从‘村官’出去后,散布到各行各业,相当于打开了销售网,也是一种宣传。”


  “自己有一定实力了,才能照亮别人。”李惠刚说。


  “一切改变的根源是经济,老百姓跟我们走,一年一年会越来越好,但这刚开始的几年是磨合期。”李惠刚说。在农村创业,农业项目创业与农作物生产周期是相结合的,起步期和磨合期有好几年。


  “今年是你当村官的第4年,如果合同不续签呢?”记者问。


  “项目带身上,继续创业,只不过不再有‘村官’这个头衔了而已,创业之路还得继续走。”李惠刚信心满满地说。

相关专题推荐

大学生村官学农技—特种 动物养殖技术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