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上给予切实鼓励支持 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李益众

 

      四川10年选派8600多名大学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但流失率却高达70%以上——

要靠政策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

  方艳(化名)2005年从西南民族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西部志愿者,被分配到成都市蒲江县某镇政府工作。但是,还没有到1年服务期满,她就早早离开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待遇低、难以发挥个人才干、发展前途不明朗,是阻碍大学生扎根西部农村的“绊脚石”。专家建议,国家引导大学生到基层服务,要解决好“入口”与“出口”两个难题:一方面,要用优厚待遇保证优秀学生下得去;另一方面,要保障干出成绩的能上得去。

  大学生“村官”流失率达70%以上

  方艳说:“当地政府把我当实习生看待,无非就是让我打字、收发文件、接电话,实在没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做,也没有人管我们。与其这样,不如早点走,早点回成都找工作。”

  方艳告诉记者,跟她一起到蒲江县的那一批西部志愿者,很多人都提前离开了。只有一两个留在县城,后来考了公务员,至今还留在当地。

  据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中伯介绍,近10年来,四川省先后选派了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现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人、任村(社区)干部的不足500人,流失率达70%以上。特别是条件较艰苦的地区,几乎留不住人。

  刘中伯还表示,大学生“村官”的选聘质量也不高,60%以上的是大专生,农村实用、紧缺的人才很难选到。“人难选、人难留”的问题非常突出。

  四川省青神县县委组织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学生“村官”因为想到自己在农村呆不长久,对工作普遍不太用心,“身在曹营心在汉”。管得松一点的地方,很多人都提前走了。

  成都市武侯区肖家河街道办事处工业园社区服务站的杨志(化名)是成都大学2006年的毕业生,他说,在社区工作太繁琐,没意思,待遇又低,大家都想走。

  大学生为何在农村扎不下根来

  刘中伯分析认为,大学生“村官”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待遇偏低。他说,各地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每人月工资仅有400元至600元,普遍低于当前平均工资水平。参加“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大学生月补贴也在1000元以下,许多大学生因待遇偏低,加上吃、住、行等问题难解决,不愿留在农村(社区)工作。

  方艳就面临这样的难题,她说:“我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850元,怎么还助学贷款,怎么赡养父母,怎么买房子,怎么结婚,怎么养孩子?我们可以讲奉献,但也必须讲生存啊!”
  除了待遇低,大学生“村官”还面临另一种苦恼: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方艳学的是法律,也很想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为当地服务。结果事与愿违,她被安排当打字员、收发员,接听电话。

  方艳说:“当地政府知道我们呆的时间不会长久,所以也并不重视我们、培养我们,不会把好的发展机会留给我们。”刘中伯说,许多地方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对选派大学生教育培养不够,重选拔、轻管理,多数大学生处于松散管理状态。

  这样的管理状况,让方艳和她的志愿者朋友很担心自己的发展前途。她说:“我们反正都是干一两年就走的,不可能干出什么成绩,也不可能得到升迁,干好干坏一个样。我们跟当地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看问题的角度都大不相同,我们没有能力感染他们;不仅帮不了他们,倒很有可能被他们同化。”

  疏通“入口”与“出口”要靠政策留人

  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大学生“村官”的流失在所难免。但是,在采访中记者欣喜地发现,还有不少大学生在艰苦环境中干出了成绩。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中学位于海拔3600多米的若尔盖大草原上。副校长程孔华说:“很多年没有招进新教师了,学校长期处于缺教师的状态。”

  2005年,4位刚刚从西华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来到若尔盖中学。其中之一的何文明是南充市仪陇县人,西华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专业本科生。他说:“在内地,像我这样的普通大学生实在太多了,很容易就被淹没了。但到了这里,我的知识面要广一点,更容易显示出我们大学生的优势来,自己的才干能发挥得更充分。”何文明在若尔盖工作得很开心。放学了,他总要约上几个同事和学生一起打篮球。

  尽管待遇的保障必不可少,但是真正吸引大学生的,还是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途。方艳坦白地说:“如果我能从事法律工作,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我就会工作得开心。即使待遇差一点,只要前途是明确的,就能安心工作。”

  其实,农村潜在的发展空间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如果能发挥这些大学生的带动作用,在政策上给予切实的鼓励和支持,对农村的智力支持无疑更大而且持久,同时也不必担心这些大学生的流失问题。

  樊磊是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毕业生,他放弃了月工资近万元的都市白领生活,选择回家养猪。他的选择源于他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自己的未来有把握。他说:“眼下肉价疯涨,机遇和风险并存。我深信,只要不断努力,自己肯定会干出成绩。”

  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分团委书记罗晓文认为,大学生到基层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时间太短,还没适应就走了;待遇太低,无法解决温饱;眼高手低,人浮于事;出路迷茫,有后顾之忧;本地官员和外来大学生难以相容。

  他建议,大学生到基层服务要解决好“入口”与“出口”的问题,一方面要选择真正有才干、有抱负、能吃苦、能务实的学生到基层,并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大学生;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创造有利的工作和成长环境,让他们的个人才干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