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组部选聘大学生村官看干部培养新动向
来源:
作者:秦顺良
最近,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笔者深感,招聘大学生到村任职,不仅是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落实中央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举措。此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央在培养干部成长方面的新动向。
当前,新农村建设已从全面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新农村建设搞得好不好,关键看人,关键看村干部。从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来看,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现有村干部的培养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更需要下大力气改变村干部队伍结构,特别是村干部的年龄、知识、能力结构,以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抓好打牢基层组织的干部队伍这个基础,不仅有利于基层组织的改革创新,更对于整个干部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地看,中央在培养干部上,尊重干部人才的成长规律,注重基层、注重实践,已经成为干部任用的新标尺。
一是更加注重基层干部的成长规律。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大、担子重,报酬相对较低,这是客观事实。现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许多工作都是需要基层来具体落实,许多改革需要基层干部对推动,这不仅对基层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也对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扎实理论功底,有开阔的现代思维,有敏锐的洞察力,成为做好基层工作的新标准、新要求。但从目前来看,现在的一些地方基层干部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基层工作的需要。一些基层干部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知识水平不健全的局面需要尽快改变。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一条重要的举措,此举不仅为村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更重要地是为基层工作带来一种求变、求新之风。
二是更加注重干部的基层成长经验。一名优秀的干部,不仅需要自身不断的努力和自我提升,更重要的是,组织上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实践环境和条件,让他们经受多岗位的煅炼,多打基础,多作积累,这也是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要做好我们的基层工作,打牢基层工作的基础,特别需要一批又一批从了解基层、熟悉基层,并且做得来、做得好的基层干部。并且从我们干部队伍的现状来看,那些从基层上来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干部,他们最大优势就是有眼光、会做群众工作、敢抓复杂工作,这也是与其基层工作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有着较强的实战经验,才能更好地胜任更重要、更艰巨的工作。
三是更加注重干部为人民服务、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落实到组织路线中,就是要大力选拔和造就能够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能够做好群众工作的干部队伍。这对于干部工作来说,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让干部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经受群众工作的检验,接受群众的考评。如果没有真实的群众工作经历,缺乏群众工作经验的积累,那么,再多的学习、再多的开会也很难培养出对群众、对基层的真情实感,就更谈不上做好群众工作,带领群众改革创新的能力了。
当然,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是一项创新举措,中组部已作出了明确的部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在这里,笔者还有几点期望供参考。
一是严格选聘程序。重点是把好“入口关”,将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充实到基层第一线。要拿出招考公务员的程序和规定来选聘好每一名大学生,招来一个就要顶得上,用得上,让选聘关成为为基层选拔人才的一块试金石,一道检测门。
二是重视岗前培训。重点是让大学生转变观念,放下身段,增强务实精神和为民意识。要招聘来的大学生村官放到群众面前、放到复杂的工作面前,让他们承担起担子,工作有压力、有动力、有干劲。
三是切实加强指导。重点是县区、乡镇要关心、爱护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上级组织要多关注多指点,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要做好村干部班子建设,充分相信并放手让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要及时帮助他们总结提高,不断增强自身本领。
四是落实扶持政策。重点是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后顾之忧,给他们以安心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对于到村工作一段时间后,工作实绩突出的,要作为各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进行培养。在选拔领导干部时,给予重点考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这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的广阔天地中有所作用,发挥所长。
五是发挥各地的首创精神。全国各地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招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既要有明确的统一性的规定,又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创造各地特色,整体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当前,新农村建设已从全面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新农村建设搞得好不好,关键看人,关键看村干部。从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来看,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现有村干部的培养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更需要下大力气改变村干部队伍结构,特别是村干部的年龄、知识、能力结构,以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抓好打牢基层组织的干部队伍这个基础,不仅有利于基层组织的改革创新,更对于整个干部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地看,中央在培养干部上,尊重干部人才的成长规律,注重基层、注重实践,已经成为干部任用的新标尺。
一是更加注重基层干部的成长规律。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大、担子重,报酬相对较低,这是客观事实。现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许多工作都是需要基层来具体落实,许多改革需要基层干部对推动,这不仅对基层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也对基层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扎实理论功底,有开阔的现代思维,有敏锐的洞察力,成为做好基层工作的新标准、新要求。但从目前来看,现在的一些地方基层干部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基层工作的需要。一些基层干部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知识水平不健全的局面需要尽快改变。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一条重要的举措,此举不仅为村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更重要地是为基层工作带来一种求变、求新之风。
二是更加注重干部的基层成长经验。一名优秀的干部,不仅需要自身不断的努力和自我提升,更重要的是,组织上要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必要的实践环境和条件,让他们经受多岗位的煅炼,多打基础,多作积累,这也是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要做好我们的基层工作,打牢基层工作的基础,特别需要一批又一批从了解基层、熟悉基层,并且做得来、做得好的基层干部。并且从我们干部队伍的现状来看,那些从基层上来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干部,他们最大优势就是有眼光、会做群众工作、敢抓复杂工作,这也是与其基层工作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有着较强的实战经验,才能更好地胜任更重要、更艰巨的工作。
三是更加注重干部为人民服务、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落实到组织路线中,就是要大力选拔和造就能够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能够做好群众工作的干部队伍。这对于干部工作来说,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让干部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经受群众工作的检验,接受群众的考评。如果没有真实的群众工作经历,缺乏群众工作经验的积累,那么,再多的学习、再多的开会也很难培养出对群众、对基层的真情实感,就更谈不上做好群众工作,带领群众改革创新的能力了。
当然,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是一项创新举措,中组部已作出了明确的部署,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在这里,笔者还有几点期望供参考。
一是严格选聘程序。重点是把好“入口关”,将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充实到基层第一线。要拿出招考公务员的程序和规定来选聘好每一名大学生,招来一个就要顶得上,用得上,让选聘关成为为基层选拔人才的一块试金石,一道检测门。
二是重视岗前培训。重点是让大学生转变观念,放下身段,增强务实精神和为民意识。要招聘来的大学生村官放到群众面前、放到复杂的工作面前,让他们承担起担子,工作有压力、有动力、有干劲。
三是切实加强指导。重点是县区、乡镇要关心、爱护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上级组织要多关注多指点,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要做好村干部班子建设,充分相信并放手让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要及时帮助他们总结提高,不断增强自身本领。
四是落实扶持政策。重点是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后顾之忧,给他们以安心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对于到村工作一段时间后,工作实绩突出的,要作为各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进行培养。在选拔领导干部时,给予重点考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这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的广阔天地中有所作用,发挥所长。
五是发挥各地的首创精神。全国各地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招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既要有明确的统一性的规定,又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创造各地特色,整体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延伸阅读:
- 村民意识是大学生当好村官的前提 (2007-08-20)
- 政策上给予切实鼓励支持 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 (2007-08-20)
- 对“大学生当村官”的思考 (2007-08-26)
- 大学毕业生任“村官”的做法和成效 (2007-08-26)
- 大学生“村官”要处理好四种矛盾关系 (2007-09-06)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