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如何面对三道难题?

来源: 作者:罗宝
    到村任职的目的?——端正态度 明确目标

  在凤阳县总铺镇总铺村,记者见到段信刚的时候,他正忙着联系全村葡萄的销路,今年,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50多户村民跟着种了100多亩 “新巨峰”葡萄,每亩产量达2000多公斤,收入7000元左右。村民都很喜欢段信刚。2006年9月,安徽科技学院毕业的段信刚成为凤阳县面向全国招聘的首批大学生“村官”,到总铺村任名誉科技副主任。对于上任初期的困难,段信刚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他给自己制定了长期而又明确的发展目标,迅速在思想上扎了根。

  2007年,又有两名大学生分到总铺村,但一年不到,一个突然“消失”,一个考公务员走了,而凤阳县2006年首批聘用的21名大学生“村官”现在只剩下9人。对此,段信刚表示可以理解,但绝不赞同。 “大学生到村任职,一定要态度端正,目标明确,要真正想为农村,为农民做点事情。不然,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打退堂鼓,或者有好的机会总想着离开,结果造成农民不信任,自己也没有得到锻炼。 ”段信刚在他的日记中给新任“村官”4个“忠告”:调整落差,紧急迫降;树立信心,认真调研;反复论证,找准目标,细化任务;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因此,大学生在选择到农村任职之前,一定要先问自己为什么去。地方党委政府在选择录用时也要教育引导他们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

  任职之后做什么事?——发挥专长 展己所能

  作为凤阳县首批大学生“村官”,安徽农业大学毕业的时全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两年时间,他和另外3名大学生“村官”一起,带领凤阳县府城镇大王府村村民发展大棚蔬菜,从最初他们带头建的12亩地示范大棚,发展到现在全村两百亩地600多个蔬菜大棚,每亩年增收7000多元。村里在外打工的农民纷纷回来,跟着大学生“村官”种菜。去年,时全又牵头成立了“大王府蔬菜合作社”,统一采购、生产管理、销售,并为蔬菜注册商标。目前,已经有69户村民加入合作社。

  谈及大学生“村官”到农村究竟该做什么,时全斩钉截铁地说:“带领村民搞生产、发展经济是第一位的,政府应该选择农业专业的,懂农业技术的大学生,他们做的事情农民才会心服口服。 ”而总铺村的段信刚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大学生“村官”不应只限于创业,可以根据自身专长及兴趣做些其他方面的事情。比如,他在到村任职后不久发现村里老人较多,生活单调乏味。他就一家一户上门做工作,说服他们加入老年人协会,参加文艺活动。今年2月,总铺村老年人协会成立了,目前已有30多位老人参加,不定期举办一些棋牌、书画、戏曲、舞蹈等活动,深受老年人欢迎。另外,段信刚还经常帮助总铺镇党委政府做一些文字、信息工作,锻炼了多方面能力。

  在凤阳县临淮关镇蔬菜村担任村委会名誉科技副主任的王兴,是学法律专业的,在带领群众发展生产的同时,针对农民法律意识不强的现状,利用空闲时间走访群众,帮助他们从法律的角度解难答疑,解决了不少矛盾。

  “大学生‘村官’不同于大学生假期下乡支农、支教,他们要系统、长期地在农村工作,必须先了解‘三农’,知道到农村该做什么,怎么做。 ”长期负责大学生“村官”培训指导的凤阳县副县长王平对记者说。

  长远目标是什么?——扎根农村 融入农民

  大学生“村官”该怎么当?大王府村时全认为,首先要把自己真正当成村里的村民。时全到村任职后不仅把户口转落到村里,今年还让新婚妻子辞去了在安徽农科院的工作,到大王府村陪他一起创业。在发展蔬菜大棚初期,时全基本上和村民吃住在一起,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技术,和农民的感情不断加深。2006年11月,担任“村官”不久的时全曾参加了一次寿县的教师招考,顺利录取。但当时蔬菜大棚刚刚起步,村民和凤阳县各级领导都很重视,期望值高。时全最终还是决定留在村里。 “我觉得已经离不开这里了,在基层农村扎下根来创一番事业,同样是人生的一种选择。 ”时全说。

  对于大学生“村官”目前面临的问题,凤阳县副县长王平认为,一是市场风险,二是未来出路。凤阳县每年都要投放200万元的贴息贷款,鼓励农村信用社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同时引导大学生“村官”建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多方解决资金难题。但大学生“村官”对市场风险把握不准,在项目、品种的选择以及销售前景的预测上存在缺陷,令他们对创业存在担忧。

  对大学生“村官”的发展前景,总铺镇党委书记张朝礼认为,镇村两级要在生活上关心,在工作上支持、配合,不能全包也不能全放,该承担的风险还应让他们承担。滁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该市选聘的60名高校毕业生任职的村,绝大多数是地方选派干部任职村,他们都是市、县机关干部,单位的工作骨干,经历丰富,工作能力强,熟悉村情民意,选聘生到这些村将能更快地熟悉环境,便于今后更好地工作。

  谈及未来,大部分大学生“村官”表示如发展顺利,将扎根农村,创一番事业。但也有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在农村锻炼几年,增长了才干,丰富了阅历之后,还是希望能考公务员、研究生或者教师。尽管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梦想,大学生到村任职都是一项赋有深远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期待着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有着更大的作为。(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