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大学生当村官”

来源: 作者:佚名
    在《中国人事报》(人才周刊)上看到一则报道———《“大学生村官”在鹤壁》。读后很有感触,引发了对大学生当村官的一些思考: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而农村又严重缺乏人才,大学生当村官不失为一种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的好办法,但同时,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引得进,用得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探索。

                          “村村一名大学生”面临哪些实际问题

    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针对村干部素质低、文凭低、效率低的现状,提出了五年内实现“村村有一名大学生”的计划。目前,该镇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已经实现了“村村有一名大学生”。

    但是,尽管该计划取得了初步成果,却依然有一些不足和问题值得探讨。

    一是村干部学历不高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该镇尚有三分之一的经济薄弱村还没有实现“村村有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接受在职教育的自觉性不容乐观。一些村干部对接受在职教育认识不够,认为要做好农村工作关键是实干,凭工作经验和阅历即可,与有没有文化关系不大,只要点子多,一样能办事。此外,尽管镇里出台文件规定“村干部的学费由镇财政负担一半”,但由于一些村集体收入项目寥寥、外债累累,连正常办公开支都难以维续,所以在职教育经费难以落实,“村村有一名大学生”工作难以实施。再者,由于形势的发展和财政的压力,县乡两级农科教培训中心(农广校、农技校等)大多名存
实亡,正常运行的,其教学质量也令人担忧。难怪有些在职培训的村干部戏称,“花钱买文凭”。

    二是大学生真正进入村级组织工作的仍然很少,这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很有关系。他们还是用老眼光看待问题,认为农民素质低,生产方式落后,工作条件差,经济收入低,自己是国家栋梁,农村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另外,政府在大学生服务基层就业指导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到位,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工资待遇问题等。

    三是在村级组织中,专业技术人才仍然很缺乏。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乡镇服务站所,他们多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具有初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现实中,一些服务站所并没有真正履行技术服务职责,大多干了一些迎接上级达标验收、业绩考核(比如计生抽查、种植结构调整检查、工作现场会)等有关工作,并且行政色彩浓厚,服务色彩淡化,能真正俯下身子走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的很少。虽然前几年进行了乡镇机构改革,事业编制得到了简化,一些服务站所得到了归并,但是改革后由于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相关的分流政策规定,致使没有竞上编制内的技术人员目前仍处于改革前的状态。另外,人才引进还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人才流动的渠道还不很畅通,有时引进的政策看起来简单,但真正执行起来阻力不小。再者有些村干部观念不放开,有“井底之蛙”之嫌,人才引进工作懒得去做;有些村级班子凝聚力不强,发展欲望不高,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很小,人才打心眼里不愿到村里来。

                            “村村一名大学生”从六方面推进

    “村村有一名大学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也不是短期就可以做好的,需要在借鉴外地经验(例如黑龙江)的基础上,措施再完善,方式再创新,运作再周全。针对以上不足和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大学生当村官必须有政府的强力推动。在目前条件下,这项工作没有政府的牵线、搭桥是很难成功的。要从用人政策、机制等方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作为一项大工程来实施。

    二是不可操之过急。在目前条件下,对大多数地方来讲,这一工作的实施还存在用人环境、政策、机制和大学生就业思维趋向等方面条件不成熟的问题,要在深入调研,制定好办法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宣传逐步展开,操之过急可能会出“夹生饭”,甚至失败。

    三是不可一概而论。这项工作决不能搞“村村有”、“百村有”等一刀切的形式主义的做法,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办法,在深入试点的基础上,成熟一个村,落实一个村,逐步达到“村村有”或“百村有”的目标。

    四是不可留有后遗症。作为政府只是从用人上搭起桥梁和建起平台,决不能包办。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比如在大学生身份、工资、医保、退休等方面全部推向市场,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决不能留下任何后遗症。

    五、借鉴外地经验。当地政府及时出台有关优惠政策,例如增加在职教育财政补贴,提高村干部待遇,加大农科培训中心的支持力度,村级引进人才工作特事特办等。为使在职教育避免走形式,真正能使村干部增长才干,建议由政府出面组织,从现任村干部及后备村干部中择优选送一批优秀青年到全日制高等院校进行相关的学历教育;同时参照选调生工作的运行模式,通过高校,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择优选调一批有志青年到农村基层组织工作。

    六、借乡镇改革深化之机,让那些没有竞上编的技术人员择优充实到村级组织中,为村级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采取措施,加强村委班子建设,增强其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开展好这项工作提供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