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现状分析及五方面建言
各地按照中央部署及要求,积极选派大学毕业生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村任职并开展工作。从实践看,这一创新举措的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我们党大力培养造就德才兼备,勇于和善于改革创新的后备人才群体的需要。大学生到村任职,体现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营造了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人才干好事业的环境,形成了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的良好氛围。这是富有远见卓识的重大举措,将在实践中涌现一大批熟悉农村基层工作,对基层人民群众有感情,能引领农村实现科学发展的创新人才,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利在农村,益在农民,功在千秋。
现状之一:取得了许多成效
一年多来,各地区着眼于培养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构建城乡人才帮扶新机制,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实施多种形式,选派大学生到相对后进的农村任职,注意教育引导到村任职大学生先当村民,后当村官,认真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尽快熟悉农村情况,从最受农民欢迎、最能给农民带来实惠和最易于落实的事情做起,努力由“外乡人”变成农民的贴心人,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找准发挥作用的切入点,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向实践学习,与农民群众交朋友,较好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为基层干部队伍,尤其是广大农村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学生村官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得到了锻炼,使一大批大学生村官成为了经过基层实践锻炼,成长为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后备干部人才。
二是优化了农村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了村级组织带领群众的致富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三是调动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老区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等社会事业水平较低等实际问题,得到了老区人民的广泛赞誉。
四是发挥了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思想观念新、文化水平高、文艺表演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创建文明家庭、争做文明村民,在老区村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建设
现状之二: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从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自身方面讲,主要存在“三个”不到位的突出问题:
一是思想扎根不到位。部分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任职当作曲线就业的“跳板”,当作一种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对适应农村艰苦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差,时机一旦成熟,就会自然“流失”。
二是能力水平不到位。无论是生长在农村还是生长在城市的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的问题,主动融入农村、融入农民的意识不强,所学知识以及自身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明显相不适应。
三是角色转换不到位。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普遍缺失由学生到农民的思想过渡,要么学生气太浓,要么把自己真正当成了“官”,没能及时找准位置,进入角色。
从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方面看,主要存在“两个”不健全的突出问题:
一是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规范的、上下贯通的、有政策和法律依据的体制机制;
二是管理、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在落实的深度、层次特别是后续发展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政策依据。
现状分析之: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加强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工作中,各地都在探索建立各种考核、考评、奖惩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着眼于大学生村官队伍持续、健康发展,还需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着力抓好落实。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一方面,依托各级党校,对大学生进行以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另一方面,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村务、党务相关政策法规专题集中培训,促使其尽快融入农村、融入农民、进入角色,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第三,通过县、乡两级干部与大学生村官、老干部与大学生村官“一对一”结对帮带,定期组织参观考察,集体解剖后进村,创办“大学生村官论坛”等方式,促使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村情、社情,提高处理宗族派性、信访、宅基地、计划生育等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第四,开展农村实用知识培训。结合农村阶段性工作重点,组织农、林、牧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和农村实用人才以及各类农村致富带头人,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大农村实用知识的培训力度,确保大学生村官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二是敢于压重担子。首先,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完成换届选举、项目建设、邻里纠纷等急难险重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其次,要敢于让大学生村官独立承担具体工作任务,让其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摔打、锻炼、提高,树立在基层干事创业的信心。第三,要注意培树到村任职大学生中素质好、干劲大、进步快、有实绩的先进典型。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有效载体进行宣传引导,激励到村任职大学生向先进看齐。同时,要注重营造宽松的环境,他们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要重引导,帮助总结汲取教训。
三是多岗交叉锻炼。打破身份、城乡、地域界限,消除人才壁垒,让他们充当农村建设“四大员”: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实用科技知识的推广员、远程教育网络的辅导员、科学发展示范村建设的推进员。任职之初要充分利用他们的一技之长,合理确定第一任职岗位,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扎根农村工作的思想。适用期满以后,要根据他们工作中的表现,尽量安排他们到不同的岗位任职,以确保他们在村工作期间,全方位了解掌握农村村务、党务和经济等不同工作内容。同时,建立以村为主、多岗位锻炼的“1+Ⅹ”模式,分批选派到村任职大学生到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跟班学习,参与所在乡镇的信访、治安、小城镇建设等工作。安排他们到村企挂职锻炼,打牢从事基层工作的基础。
四是严格考评标准。坚持把大学生村官当成后备干部来培养,按照村干部、党政机关干部双重标准管理大学生村官,实行目标责任制度,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检查指导、评估奖惩工作。实行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的制度,规范奖惩的具体措施。严格实行一年试用期制度,对年度考核不称职、存在违规违纪和重大工作失误问题的,立即解除聘用合同。对只把岗位作为过渡、作为跳板,不安心工作,挂名不办事、出勤不出力,甚至只报到不见人的;业绩不明显、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经组织考察确定后,要坚决清退出村官队伍。
五是给予政策倾斜。加大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关怀激励工作力度,促使他们在心系群众、服务新农村建设中贡献才智,树立形象,实现价值。首先,中央、省、市、县、乡机关在编制内招录公务员,要拿出一定数量或比例的岗位录用到村任职期满、考核在称职以上、符合岗位条件要求的大学生村官。其次,地市以下各级事业单位在编制内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到村任职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加分。第三,对连续3年考核优秀,在选拔乡镇领导时,给予优先考虑,特别优秀的破格提拔。同时,通过开通“热线电话”、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等方式,不断创新载体,为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提供生活、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落实政策待遇,特别是要研究制定后续政策,随时解决他们到村后的特殊问题。各级组织部门、镇村党组织要安排好住村大学生的食宿和日常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有归属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 村民意识是大学生当好村官的前提 (2007-08-20)
- 政策上给予切实鼓励支持 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 (2007-08-20)
- 对“大学生当村官”的思考 (2007-08-26)
- 大学毕业生任“村官”的做法和成效 (2007-08-26)
- 大学生“村官”要处理好四种矛盾关系 (200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