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门生:理性看待大学生“新上山下乡”潮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禹门生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加剧,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出现“硕士猪肉佬”、“大学生掏粪工”等高学历人才低标准就业的现象。现在又有一些大学生开始另辟蹊径,将就业的目光转向广阔的农村,返乡创业、竞聘村官、科技种田。
前不久,《福州晚报》就曾经报道了福建永安永安市小陶镇的大学生冯壮波辞掉高薪岗位,带着新婚妻子返乡种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福州晚报》12月17日)
  
  大学生返乡创业,让我想起了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支援农村经济建设。不过,这轮大学生“新上山下乡”潮却与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有着质的区别: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运动是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运动,很多知识青年主观上并不想去锻炼。而这轮大学生返乡创业潮的出现却是自发的,是大学生的自主选择。
  
  许多大学生看到了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想依靠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立志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报道中的冯壮波就是这样的人,放着高薪岗位不干,偏要回乡种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力地回应了那些对自己抱怀疑态度的人。
  
  对于这轮大学生自发的“新上山下乡”潮,我是持肯定态度的。
  
  这表现了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过去大学生择业,首选国家机关,次选国有大中型企业,最后选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返乡务农是想都不用想的事。不但家长极力反对,大学生的心理上也难以接受。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已经有了明显改变,他们择业时考虑的不只是职业和薪水,更重要的是从事的职业能否施展自身才华,能否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和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用、有所建树。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给大学生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许多大学生自愿到农村当村官、种田、种菜。
  
  大学生“上山下乡”能给广大农村带来急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大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思想观念也比较开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这些都可能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不管是当村官也好、种菜也罢,大学生在带动农村文化发展,给农民传授农业知识方面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他们的致富经验在广大农村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能够有效地带领其它农民致富奔小康。
  
  大学生“上山下乡”能有效地缓解沉重的就业压力。在城市就业紧张的形势下,这些大学生将目光转向广阔的农村,不但不是求职的“下下策”,而是人生发展的“上上策”。许多人在城市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可能无法充分展示自身的才华,但是到了广阔的农村也许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当然,大学生“上山下乡”,不全是诗情画意,农村生活相比城市生活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光凭着一腔热情,而不考虑自身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贸然下乡,到时可能不但不能成功,甚至连农村生活都适应不了。所有立志到农村发展的大学生,不但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还要做好知识和能力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广阔的农村干出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