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大学生当村官 三年后这批大学生村官又何去何从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杨永欣
    两会结束,前晚从北京飞回广州。在飞机上拿了两份报章阅读,这么凑巧,两份报章都重点介绍了大学生村官。

  《人民日报》在封面上报道,河北农村将积极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今年起连续四年,每年选聘3000至50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中国日报》的专题报道则指出,北京周围的每个农村目前至少都有两名大学生村官,总数已达到约8100人,并透过一名大学生村官帮助村民将所种植的栗子“品牌化”的案例,讲述大学生村官如何能改善村民的生活。

  大学生村官计划早在十年前就在江苏省推行,中央政府在2005年也开始鼓励大学生以村官的身份到基层服务,并在去年推出全国性计划——在五年里聘用多达20万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

  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在两会期间发表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将放在突出位置,新措施包括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

  非常明显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将是中国舒缓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中国很多媒体近日都重点介绍了大学生村官、这项计划背后的意义,以及大学生村官在农村里所能作出的贡献。

  尽管报道一般都是正面的,也有明显的激发和鼓励成份,但我认为,鼓励大批大学生下乡当村官只是短期的紧急措施,治标不治本,在短期内或许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但计划不能满足大学生和中国的长期发展需要。

  一般城市里的大学生是不愿意下乡当村官的,毕竟下乡就等于放弃在城市里的一切现代化设施、娱乐和服务。地方政府唯有通过各种优惠措施、高薪(一般在每月2000元以上,即 447新元以上),甚至“一定三有”的激励保障机制,即“定职业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来鼓励大学生下乡。因此,大学生村官计划并不便宜,为地方财政带来了额外压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