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洋军:总书记为何希望青年学生到基层一线去

来源:荆楚网 作者:倪洋军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中国农业大学,同广大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胡锦涛希望同学们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发挥才干,到艰苦的环境里去经受锻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切实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2009年5月3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学生,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因此,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关心、关注、关爱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每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会来到年轻人中间,与青年朋友共迎五四青年节,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青年学生,特别是即将跨出校门的青年大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固然很重要,但是最最重要的是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可是,个别青年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一线去,不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不愿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喜欢选择一些清闲的岗位、有稳定收入的职业,习惯于在父母和周围创造好的环境中生活,缺乏一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但背离了五四精神,也辜负了党和国家的培养。
  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四点希望,即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这四点希望,很中肯、很到位、很及时、很深刻,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在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中,最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实践,到基层一线去,这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继承五四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最好行动,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好方式,是达到奉献社会的必备条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学生从家门跨入校门,缺乏实践的锻炼,尤其是基层一线、艰苦环境的磨炼,对社会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准备的把握。缺什么就要补什么。因此,对于即将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急需补上实践锻炼这一课,在实践中进一步陶冶情操,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己,在实践中进一步坚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
  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涵的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但爱国不是挂在嘴上的,而必须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中,贯彻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践成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五四运动昭示的青年运动正确方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所以,到基层一线去,是最大的爱国,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
  总书记希望青年学生到基层一线去,是与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所坚持的“在基层一线培养使用干部”的正确导向一脉相承的,这同时也给青年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青年学生,有了基层一线实践锻炼的经历,有了和群众摸爬滚打、同甘共苦的体验,有了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经验和本领,也就为今后担当更重要的工作岗位创造了条件,为党的干部队伍储备了宝贵的可用的人才资源。
  总书记希望青年学生到基层一线去,还是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剂良方。应该说,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和就业市场的萎缩,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很多大学生及其家长苦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烦恼,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更是雪上加霜。中组部提出的大学生村官培养计划,为开辟大学生就业新的市场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实践也证明,青年大学生到基层一线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鼓励青年学生到基层一线去,不但可以培养锻炼他们,更可以适度缓解和解决就业难题。
  好男儿志在四方。基层一线,有广阔的施展才华、发挥才干的空间。青年学生应该转变观念,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扎根基层,在基层一线成就自我、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矢志追求并为之顽强奋斗的宏伟理想。现在,实现这一宏伟理想的光明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当代青年对五四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五四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