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大学生村官 借鉴“土著”村官的“外交行为”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刘维钧
    村官之前加上“大学生”这个定语,把村官内涵提升到新的高度,工作上应该比土生土长的村官更有眼界,去外边代表村民做事,为村民诉求利益,更要有全局观念,体现原则性,而且更要有效率,赢得外边世界对村官群体的尊敬。涉及村民利益,村官经常需要与县政府职能部门打交道,我想聊点“土著”村官们出来办事的某些不太高明表现,给大学生村官提供研究借鉴范本。

  一,小题大做,让人感觉厌恶。这天,为帮助某老年村民报销100多元药费,村支书跑到县城,恰巧新农合管理机构月底做帐,当月该拨付报销的款项做电脑处理,统一拨付完毕,再来的申请报销,需要顺延到下个结算月执行。这是客观存在的工作流程,必须坚持的业务规定。村支书也知道这个规矩,可他执意要把钱领走,为此去找原籍在他们村的副县长。副县长碍于情面,就给卫生局长拨电话说这个事情,卫生局长不好驳副县长的面子,就命令下面做特殊处理,让村支书领走了这百余元钱。村支书很得意,回去炫耀自己能办事,却给新农合工作人员徒增麻烦,让人家对他有仗势欺人的感觉。

  分析评判:事情本来不大,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一百元钱,如果老农实在急迫需要,请有关机构给计算清楚,村里或自己先垫给他,回头再来领取也未尝不可。为了这么一个小事,去找同村乡亲的县领导,还炫耀走后门能做事,反倒显得太小家子气。应该尊重政府业务部门的工作规定;如果遭遇吃拿卡要,故意刁难,敢于据理力争,那才会显示村支书的真水平。

  二,随意对外使用职位影响力,助长社会小腐败。村支书为报答选举投票的村民,不经村民组织评议,跑到县委找开会认识的县领导,采取说谎骗取领导相信,给民政局长打电话,让本来不符合享受民政救济补助的村民得到几百元补助款,回到村子,大肆表达“顺我者昌”的封建思想意识,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分析评判:这类村支书的思想认识水平需要提升,尽快增强个人思想修养。当县领导发觉“被骗上当”,再去兜售其奸就会不灵验。村官到县乡为个别村民争取权益,一定要考虑村内关系平衡,如果是敏感事项,一定要先经过村民议事程序,大家议决同意你代表村子去处理,你才可以对外亮明使用村官身份,为村民做事。否则,就是非理性行为,盲目消费公共职位影响力,无助于提高村官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不懂起码的行业政策,外出办事莽撞,偏好潜规则,实际效率低下,而且贻害社会。村官外出办事,喜欢找大领导,有些狐假虎威,离开借助领导发话,就不大知道怎么与行政机关打交道,办事无从下手。前些日子,碰见一个村长,为村民联络福利待遇方面的事情,一般来说,首先要向机关业务人员做详细咨询,根据情况做出评估。可村长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风尘仆仆去找县人大主任,因为他感觉要使用好自己是县人大代表这个名分,他叫人大主任给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打了电话,然后带着这个“尚方宝剑”去见这位负责人。毕竟不像报销100元药费那么简单,人家听完他的话,还是把他打发到业务科室先去咨询。

  分析评判:现在,村庄与县乡政府职能部门联系很密切,经常要打交道,应该学会善于同政府机关人员联系交流,而能这么做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学习有关政府政策,知道哪些情况符合政策条件,那些情况不符合政策条件,应该熟悉必要的机关工作流程,这样才谈得上有健康的做事行为,并提高做事效率。

  大学生村官从中吸取教训,多学点机关政策,熟悉不同机关的审批业务活动,不仅能更好地行使村官职责,全面带动提高村官队伍工作水平,也会为自己将来成为复合型人才,担负更大的社会责任,准备更好的自身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