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华 对“大学生村官”在岗成才环境的几点思考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熊建华
    建立大学生入村为官制度,这既是我党加快年青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大力加强“三农”建设中人才保障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村官”这个特殊岗位的需要,早日在岗成才,成为我国农村工作中的一支中坚力量,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

  多看优点,真正形成“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好环境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分析事物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培养使用“大学生村官”同样要看本质和主流,特别要注意保护和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真正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村官”茁壮成长的好环境。对此,应首先确立了长、避、用的工作理念。“长”即对“大学生村官”要立足“先看长处,后看短处”;“避”即“发挥长处,避其短处”;“用”即“大胆使用,激发活力”,并在实践中做到多信任、多帮带、多鼓励,使他们在初任的“村官”岗位上能充分展示优点和长处,克服缺点和不足,在初试锋芒中增强工作的干劲和自信心,为他们在农村基层的工作和生活营造一个创新活力,团结上进的良好氛围。

  善指缺点,努力促使“大学生村官”知短常进

  “大学生村官”由于社会阅历浅,年龄较轻,且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要求大力加强“三农”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大背景下,他们在工作中难免会暴露出一些这样和哪样的问题:如,有的感到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无从下手;有感到岗位适应能力较弱,有劲使不上;有的感到农村干群关系难协调,人际关系难相处;有的在工作中表现出“畏苦”心理;个别的甚至感到工作乏味,提不起精神等等。如果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乡、村两级直接领导,对他们不敢批评指点,一味当老好人或者隔靴搔痒,避重就轻,甚至从溺爱的角度照顾“面子”,加予修饰或掩盖,看似关心爱护,其实是不负责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加予引导帮助:一是引导个人查,启发他们自己认真总结和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和教训。二是发动群众提,村民们的帮助是近距离的,最直接的,最朴实的,问题找得准,原因析得透,便于他们更好的改进和提高。三是依靠组织管,用纪律规范和约束“大学生村官”的一言一行,使其养成严谨细致,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培养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学会尊上爱老,善于协调的处事方法,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变得不断的成熟和老练起来。

  优待特点,注意发挥 “大学生村官”的宝贵个性

  每个“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工作作风,处事方式和性格特点都不尽相同,因而形成的个性差异也较明显,所以在培养引导“大学生村官”立足岗位成才时,要充分认识并正确对待这种个性差异,而不能以领导个人的好恶为标准,把他们的宝贵个性当成缺点或弱点,束缚他们良好个性特点的发展。从实践的经验来看,对此应采取“三励”的法则:鼓励个性特点的发挥,使其在工作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新思想、新思路,敢于在工作中“打头”、“冒尖”。激励个人特长的发展,将他们中的健康特长作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予培养。及时奖励成果。对“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要注意采取即时奖励的激励方式,使他们能经常得到一种“成就感”般的鼓舞,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中,人新言不微,岗新位不次,有位能作为,作为定有位。

  补强弱点,全面提高 “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外部条件,“大学生村官”也不例外。各级领导机关和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对“大学生村官”搞好传帮带,帮助他们弥补弱点,提高综合素质,使其逐步成为复合式人才。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要着力抓好“三步走”:教方法,各级领导在面上多点拨,乡、村领导在实践中要多手把手的教,“大学生村官”之间多进行互通交流,使之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压担子,敢于把放“大学生村官”到重要岗位上进行磨练,要积极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特别是要让他参与本地区“三农”发展的一些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方案的制定及执行上来,让他们多参加关于农村建设一些中心工作的研究等等。使他们在担任当“主角”中得到真实的磨砺。多轮岗,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论功底较深,而实践知识不足的问题,对“大学生村官”也要采取合理的轮岗锻炼方式。例如:让他们在农村中分别担任技术员、协调员、管理员等不同的色,使他们适应不当岗位的工作需要,通过多角色的工作转换,帮助“大学生村官”拓宽工作视野,增强综合素质,提高“村官”能力,尽可能缩短“村官”适应期,从而,更加卓有成效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组织部  熊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