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大学生“村官”要修炼好自身的讲话
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民面前讲话艺术的高低,不仅决定所讲内容能否使农民入耳、入脑、入心,更重要的是决定农民群众能否从内心接受和认同自己的顶头上司,将其纳入“我们”阵营,从而决定着大学生村干部开展工作的顺利与否。大学生村干部提高自己的讲话艺术,唯有从讲好六种话开始。
一、讲好当地话。大学生村干部要讲好当地方言,是由他们工作对象的特定性所决定的。村级干部的工作对象是所在村的村民,由于地域的局限,一村村民长期生活于一方水土,既定的乡音成了维系村民关系的不可忽略的文化因素。大学生村干部招录自全国四面八方,到村后,他们对于当地的方言一般一窍不通,尽管他们在校较为扎实地学好了普通话,但与当地老百姓交流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报载两则相关事例,一是:某地一大学生村干部到农户走访时,用普通话向一位老农询问生产生活情况,老人疑惑不解地说:“侬讲的啥?伲可不懂!”随同的村干部只好充当老人的翻译,才勉强维持了对话。二是:某地一农民用方言打电话到村办公室咨询有关惠农政策,接电话的大学生村干部怎么也听不懂,对农民讲:“请你讲普通话。”农民由于不会讲普通话,只能骂骂咧咧地挂了电话。这两则事例表明,大学生村干部不能讲好所在村的方言,不但工作极为不便,还会给干群关系蒙上阴影。习惯于用当地方言进行交流的老百姓,偶尔听闻普通话或者外地话,他们不仅不能明白语意,而且会觉得对方官腔官调,视对方为另类。大学生村干部要察民情,听民意,集民智,就必须入乡随俗,尽快融入当地群众,学好当地方言,打破与老百姓之间的语言隔膜,在与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土话”、“俚语”,杜绝令人生厌的官话、洋话,让娴熟的方言成为自己顺利工作的通行证。
二、讲好通俗话。解说、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是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要达到应有效果,就要使语言适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让老百姓易于理解和接受。通俗是指语言朴素、自然,接近大众,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不装腔作势,不故作斯文,没有八股腔调,更没有呆板的说教。大学生村干部从学校到学校的生活阅历,决定自身的语言容易带有学院腔和学生气,担任村干部后必须将摆脱这一毛病当做角色转换的重点内容。向村民进行政策解读和理论宣传时,要避免出现手捧文稿照本宣读的现象,要将文件中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浅显明白的口语、俗语进行讲解,尽可能做到平白如话、通俗易懂,即便是深奥的道理、概念,也应口语化,通俗化,使农民群众一听就懂。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历来提倡领导讲话、作报告要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他们讲话的语言亲切自然,生动活泼,朴实无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毛泽东同志在讲解《矛盾论》时,为了说明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这个观点,他运用了鸡蛋因得到适当温度而变化为小鸡,而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小鸡的生动语言;为了讲清《实践论》中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他运用了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梨子的话语。毛泽东用通俗的语言将十分抽象深奥的道理解说得浅显明白,形象具体,让普通老百姓既能听得懂,又能记得住。这种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值得大学生村干部学习和效仿。
三、讲好形象话。向农民说明道理、阐明事理,是大学生村干部经常性的口头活。一般来讲,道理大多是抽象和深奥的,农民群众理解起来会感到费劲。如果脱离农民的生活实际,缺乏具有启发性的感性材料去说明某个道理,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使农民感到茫然。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干部在讲话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形象说理的作用。形象明理最简便的方式就是通过恰到好处地打比方,来形象化地表达抽象道理的深刻内涵。毛泽东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为了形象地说明精兵简政的重要意义,他连续用了六个比喻。他用“黎明前的黑暗”说明当时抗日战争面临的形势和困难;用航船和暗礁的关系提醒人们设法绕过暗礁,即用精兵简政的办法克服面临的物质困难;用鱼大水小的矛盾说明军队的机构已经不适应战争的形势;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换衣服说明不应受现状和习惯的束缚;用孙行者化为小虫战胜铁扇公主和“黔驴之技”的故事,说明精兵简政会使八路军新四军变得更有战斗力。这一连串的比喻,使精兵简政的道理表达得浅显、生动而富有说服力。帮助明理的喻体事物要取自农民的日常生活,大学生村干部只要留心观察,善于积累,农民群众熟悉的事物就可以信手拈来打比方,使所讲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农民易于接受。
四、讲好情感话。很多场合,村干部讲话的目的是与人沟通,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是具有丰富感情的动物,情感因素在与人交流和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人的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情感动力的影响下,伴随着情感过程去完成的。往往一条生硬的规定或要求,远不如温和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更能打动受教育者的心。大学生村干部与人交流,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做到以理服人,而且还要做到以情感人。晓之以理做到情在理先,使情与理有机结合,创造出融洽的心理氛围之后再去讲道理、论利害、谈希望、展前途,其效果就会大大增强。如果以生硬的、强制的、居高临下的态度与人讲话,势必会造成听者心理状态的错位,从而出现言者谆谆而听者藐藐的局面。大学生村干部在父老乡亲面前讲话时,要设身处地,始终做到心中装有百姓,切不可让大家感到有“格格不入”的感觉。要以极富人情味的语言给他们进行和风细雨地解说,以“平民化”姿态,与其进行润物无声的情感交流。在不游离中心的前提下,适当说说家常事、诉诉乡村情,不但不会影响讲话的效果,反而会拉近与大家的距离、拨动大家的心弦,使讲话产生强烈的亲合力和感染力。话语的情感根源于思想上的情感,那种缺乏对村民的认同与理解的故作姿态,虚情假意的话语,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因此,大学生村干部要在村民面前讲出情真意切的话语,必须首先培养出自己与村民的深厚感情。
五、讲好例证话。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的心理都趋向于求真和务实,“百闻不如一见”,“事实胜于雄辩”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善良、朴实的农民更是觉得真真切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是可信赖的。他们总是希望领导讲话能实实在在地帮助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所以大学生村干部讲话向农民提要求时,要注重用事实说话,以实例佐证。事实可以使领导言重如山,取信于民。如果讲话太空、太虚,就不能将群众牢牢吸引住。因此,领导的讲话绝不能华而不实,空对空地乱发议论,乱提要求,而是要联系实际,最重要的是要联系农民群众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做到有理、有据,实事求是,真正能帮助群众解除思想疑虑,让他们看到实现某个目标的希望,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心甘情愿地为干好某项工作去努力、去奋斗。
六、讲好简明话。农民率直的性格以及劳作繁忙的现实决定了他们喜欢简洁、明确的领导语言。大学生村干部必须懂得,在农民面前讲话,长短与效果的好差不是成正比的,简短而实在的话语,农民愿听、爱听,且听得进、记得住,讲话的目的就容易达到;反之,如果罗嗦、空洞,讲一些似是而非、可有可无、漫无边际的陈言套话,他们就会以“开小组会”、打瞌睡甚至走人给以抵制,这对推进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大学生村干部在讲话之前,一定要明确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等讲话的中心,以最简明的话语紧紧围绕中心予以阐述,与中心无关的词汇、语句,即使再精彩,也要坚决舍弃。一些大家都明了的常识性道理,就没有必要大讲微言大义。为了便于与会者真正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把握住具体工作要求,大学生村干部应善于概括出“一”、“二”、“三”、“四”条款式的语言,让讲话内容简洁明朗,从而受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切不可冗长、拖沓,讲一些不着边际的套话,更无需使用含蓄、双关的文学语言,让农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 村民意识是大学生当好村官的前提 (2007-08-20)
- 政策上给予切实鼓励支持 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 (2007-08-20)
- 对“大学生当村官”的思考 (2007-08-26)
- 大学毕业生任“村官”的做法和成效 (2007-08-26)
- 大学生“村官”要处理好四种矛盾关系 (200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