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六成不在村现状让大学生村官能够留得住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刘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徐双敏教授,对湖北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村官认为工作艰苦的只占3.6%,而不觉得村官工作苦,是因为六成大学生村官不在村。(据4月2日《长江日报》)

  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工作,其初衷无疑是充实基层执政力量的同时,培养与提升大学生能力。然而,六成大学生村官不在村的调查结果,却明显将这一美好目的架空了。

  大学生村官不在村,首先无疑是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并无扎根农村的主观意愿造成的。调查显示,想扎根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仅1.5%。到农村任职,要么成了一些大学生谋取高就的跳板,要么成了近七成大学生备考公务员的假期。如此主观意愿上的不当回事,岂能实现培养人才和完善基层执政能力的目的?

  大学生村官不在村,其次缘于乡镇甚至县级部门“借用”。受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一直被借用”和“经常被借用”的占62.2%,“没有被借用过”的仅占15.3%。县乡两级政府部门,把大学生村官当成了“县官”或“乡官”,这无疑加剧了基层组织对大学生村官“干不长”的认知,于是“不愿委以重任”。如此恶性循环,大学生村官无形中被形式化了。

  大学生村官,要能“下得来”,但更要能“走下去”。改变“六成大学生村官不在村”的不正常现象,其一需要严格选人,将那些真心去农村,有务实工作精神的大学生派到农村去;其二,相关管理部门有必要严格管理与监督,以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体制,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评价,堵住大学生村官挂名现象,避免大学生村官成为升迁跳板;其三,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给予大学生村官更多理解和信任,充分与合理地使用大学生村官的知识与专业优势,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以更好的软环境和更具吸引力的硬条件让大学生村官“下得来”也“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