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被借调成常态如何解决大学生村官不在村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周大平

  湖北省委组织部不久前召开全省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市、县、乡镇党委和组织部门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立即纠正以任何名义截留、借用大学生“村官”的做法,以确保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一线发挥应有的作用。

  2008年3月,中组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迄今,湖北选聘大学生村官超过3500名,首批大学生“村官”三年服务期将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徐双敏教授主持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受调查的4个市、州的196名大学生“村官”中,“一直”和“经常”被乡镇或县、区借用的占62.2%。从访谈中得知,基层政府因担心大学生“村官”干不长而不愿委以重任,导致借用成常态,在村任职反为特例。

  其实,要解决“村官”不在村的问题,首先应确认农村对大学生有没有需求,大学生到农村能干什么。有分析认为,在没有征求农村的意见,认清农村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接受安排大学生“村官”,只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从而使大学生“村官”工程从一开始就面临许多矛盾。

  大学生“村官”工程启动之时,有评论认为,这既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又可改善农村人才结构,起到“一石双鸟”的作用。现在看来,这项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大学生就业起到延缓三年的作用,但对一系列后续工作的影响倒是实在的。比如71.4%的大学生“村官”准备考公务员,“村官”将被作为招考中的特殊群体对待,认为他们有丰富的基层经历。可是,如果“村官”不在村的现象不能消除,这“丰富的基层经历”就无从谈起了。

  大学生“村官”工程之所以面临上述问题,与“政府计划就业”与人才市场机制之间的矛盾有关。政府应做的是使供需双方在政策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如果政府仍以包揽招募的方式向农村配送“村官”,在一些地方就难免出现农村对大学生“村官”不满意,大学生“村官”或无所事事,或一心备考公务员的情况。

  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农村教师特聘岗位计划的操作中,明明是中央财政出钱的事儿,一些地方却不配合。2010年江西就爆出特岗教师3个月没领到工资的新闻,待服务期结束时,他们也同样面临因当地无编制接收,自己要走下“特岗”重新择业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政府的人才管理思路和方式只有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方向转变,并推进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透明、便捷、高效的方向转变,才能保障大学生“村官”工程按目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