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为何难以“沉下去”融入到农村?
大学生村官是有知识,有能力,有热情,他们走向农村,既可以传播新知识,带去新观念,搅活了农村的一池春水,也可以在农村的工作实践中锻炼自己。但是,目前许多大学生村官到了农村后,与农村社会就象“油”和“水”的关系一样,总是浮在水面上,融入不到农村这片天地中去,致使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为何沉不下去?
——大学生村官:“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大学生村官只是把农村作为以后发展的一个跳板,并没有真正想在农村干一番事业。在工作待遇有保障的前提下,在就业、考研日益严峻的今天,他们把当村官作为了跳板,准备到农村干上两三年,然后转身“跳农门”。所以有的大学生村官整天把心思用在自身的学习、考试上,只要有机会就去考,有门路就去找,没有机会和门路就抓紧时间学习以备考试之需,没有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没有把心思放到村里的工作上。
——村干部:“秀才难为村务事”。有的村干部总认为大学生村官属“书生”,没有农村工作经验,也不能够吃农村的苦,干不了农村的事,加之他们认为大学生村官是“飞鸽派”,在村里呆不长,干不长,所以一般不安排具体的工作。如果安排工作的话,也只是安排一些办公室的事,如写写画画,打打杂。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由原来“教室到寝室”的“两点一线”变成了现在的“办公室到住所”新的“两点一线”,缺乏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因为没有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所以大学生村官很难迅速熟悉村情并尽快成熟起来。
——村民:“本村人选本村官”。就一般而言,在村民选举时,村民还是习惯本村的人选本村的官。大学生村官属“外来人”,“学生娃”,一般难以进入选举的视野。甚至说,有些村干部生怕大学生村官参与选举,抢了自己的选票,挤占了自己的位子。从乡镇党委来说,在思想上也难免保守,总害怕大学生村官担任了村干部后难以胜任,搞得不好不仅帮不了忙,反而添乱,影响村里的工作,影响村里的稳定。
——基层单位:“有人不用白不用”。由于基层单位(县、乡镇)普遍缺乏年轻干部,一些大学生村官被“借用”、“截留”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村官时常脱离了村级工作岗位。作为借用的基层单位,有这样“廉价的劳动力”,既解决了单位人员紧张的问题,也觉得这些年轻人好用,可以让他们发挥作用。这些村官在借用的单位工作,条件要比村里要好,甚至可以得到少量的补贴,何乐而不为?何况村里也不是自己久留之地!
如何“沉下去”?
——要解决大学生村官必须“驻村”的问题。针对村官不驻村的现象,必须从三个方面来解决问题:一是要解决大学生村官的食宿问题,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住下来。二是必须严格村官管理,加强村官驻村的考核。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村官月驻村不得少于20天。三是必须出台硬性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借用大学生村官。并经常开展此项工作的检查,发展问题及时整改,并追究相关人的责任。
——要解决大学生村官有权“管村”的问题。如果村官总只是在办公室里“烧烧开水扫扫地,写写报告填填表”,不利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进步。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必须解放思想,对大学生村官大胆使用,为他们施展才华、快速成长提供舞台。要树立“早压担子早成才,晚压担子晚成才,不压担子难成才”的工作理念,根据大学生村官的特长和特点,给大学生村官相应的职务,分管一方面的工作,承担一方面的任务。对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直接推到村党组织书记位置上去,让他们到实践中去磨练。
——要解决大学生村官如何“离村”的问题。大学生村官特别关注他们今后的出路。尽管中央为大学生村官指出了“继续当村官、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等未来的5条出路,但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却都只选择了考公务员这一条路。要说,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就目前乡镇来说,在农村配套改革以后,公务员年龄老化,职位空缺十分普遍,存在着乡镇公务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上面下不来,乡镇留不住,年轻公务员可谓“风毛鳞角”,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然而,这些大学生村官都是通过省级以上的人事部门经过严格的考试和考核后招录的,考试方法和程序与公务员考试差不多。应该说,他们都有一定的能力和素质。如果在农村工作几年后,还是采取公务员招考方式再进行招考,一方面显得是不必要,另一方面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期间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将来如何考试上,影响农村工作。是不可以把大学生村官作为乡镇公务员补充的主要来源,在服务期满后直接转录为乡镇公务员?这样确实能够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 村民意识是大学生当好村官的前提 (2007-08-20)
- 政策上给予切实鼓励支持 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 (2007-08-20)
- 对“大学生当村官”的思考 (2007-08-26)
- 大学毕业生任“村官”的做法和成效 (2007-08-26)
- 大学生“村官”要处理好四种矛盾关系 (200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