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选聘大学生村官采取“三心三帮”帮带法
为了使高校毕业生真正热爱农村工作,安心基层,各地不妨对新任村官采取“三心三帮”帮带法。使新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农村环境,了解农村工作内容,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喜爱,逐步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骨干力量。
一是生活上“关心”,激发其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大学生村官刚刚走出校门,工作经验少,艰苦磨炼少,因此,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各级党委、政府首先要及时召开各类形式的座谈会,倾听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的要求和思想上存在的顾虑,及时解决新村官的办公、住宿、饮食等方面的问题,由组织委员逐村进行手把手交接,确保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其次,老村官们还要担当起新村官“辅导员”的楷模作用,对新村官进行帮扶培养,提高新村官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基层矛盾纠纷能力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能力。及时了解新村官的工作开展情况,引导新村官正确面对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使新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再次,新任村官们要格外珍惜组织上给予的成长机会,自觉克服骄娇二气,积极适应角色转换,普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做好本职工作倾注激情、奉献心血,得到老百姓的好评,最终完成由大学生到村官的自我角色转换。
二是思想上“安心”,增强其扎根农村的理想信念。为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各级党委首先要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定期走访制度、谈心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干部结对联系帮扶制度、月总结汇报制度。同时,还要帮助新村官走出“刚走出校门,经验不足,阅历有限,到村里工作不过是当个配角,做点琐碎小事而已”的思想和“大材小用”的误区,适应农村工作环境后,不仅要承担了大量的统计、宣传、整理、组织等工作,而且在促进生产发展、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引资上项、创办领办企业、建设现代农业等大事上出谋划策,都要独当一面,从而培养扎根基层的创业理想。另外,新老大学生村官年龄相近,又具备相似的工作学习背景,便于沟通交流,在新村官上任前,要召开了“新老大学生村官座谈会”,让老村官们现身说法,就如何适应环境、开展工作谈自己初任村官的亲身感受,拉近了新老村官的距离,加强相互间的了解,促进交流,增强才干。
三是工作上“悉心”,提高其适应岗位的能力。组织大学生村官职前培训,严格坚持考勤制度,要求大学生村官参加乡镇党委扩大会或机关学习例会,使其尽快掌握基层工作方法,不断提高与当地群众的交流能力,及早适应农村工作。另外,为提高适应岗位的能力,新老村官一起到服务村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具体情况,熟悉村民群众。同时,老村官要多指导新村官如何记民情日记,如何协调村干部关系等,使新村官尽快适应岗位。
农村是最好的学校,实践是最好的课堂。新任村官们要彻底式傲气和骄气,常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人生心态,充分发挥自己文化高、见识多、信息灵、头脑活、门路广的优势,为村民传授种养技术、把握市场动态、通报供求信息、引进资金人才,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村干部理论政策水平低、法律知识缺乏、社会治安不稳定等都起到积极作用,真正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从根本上得到了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对新任村官要坚持“育、管、用”并重,结对传帮带和以村为主、多岗锻炼的原则,下大力气、用足真功夫,创造好经验、好做法,更加注重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本领;更加注重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管理、规范运行、提高效率;更加注重完善激励保障措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真正把习近平的“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殷切希望落到实处。
- 村民意识是大学生当好村官的前提 (2007-08-20)
- 政策上给予切实鼓励支持 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 (2007-08-20)
- 对“大学生当村官”的思考 (2007-08-26)
- 大学毕业生任“村官”的做法和成效 (2007-08-26)
- 大学生“村官”要处理好四种矛盾关系 (200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