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拾柴火焰高:支持大学生村官有了新路径
放眼全国,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支持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队伍中。例如,有神华集团、中国邮储集团、中国农业银行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相继发布大学生村官员工专项招聘计划,拓宽村官出路;有江苏再担保有限公司这样的金融机构,实施再担保工程等倾斜政策,破解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难题;有中国人寿这样的保障机构,推出大学生村官专项保险制度,解除村官们的后顾之忧……从生活到工作,从创业到出路,他们均结合自身特点为村官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加入,开启了社会组织支持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新篇章。协会发挥动员协调社会力量的优势,让爱心企业家也加入支持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队伍。由此,实现了村官工作“后援团”由“国”字头机构到包括民营企业家在内的社会力量的顺利过渡和扩展。
除了群体的延伸,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支持村官工作的模式也和以往各类机构有所不同。其主导的“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不是单纯针对大学生村官某个困难给予直接帮助,而是将帮助贫困村发展与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两者双赢——解贫困村百姓脱贫的燃眉之急,圆大学生村官成长的迫切渴望。
“工程”为贫困村脱贫事业寻求了一条有效路径。以往,不少企业家在给贫困村捐款时存在这样的顾虑:想捐资帮助贫困村百姓寻找致富门路,却发现村里实在没人能够用好管好所捐款项,带领全村实现共同富裕。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有企业家这样感慨:“有了大学生村官这个年轻有为、想干能干的群体,辅以组织、扶贫部门的联袂扶持,贫困村脱贫事业有了‘主心骨’和‘践行者’,我们也能放心地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了。”此外,“工程”也得到地方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工程支持的贫困村配套提供一定数额的扶贫资金。这样,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就将自身统筹的社会资源与地方各级扶贫部门的扶贫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使各种扶贫力量汇聚于这一工程,为贫困村发展配备了“最大马力”。
贫困村大学生村官能够因“工程”得以成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大学生村官,尤其是贫困村大学生村官而言,让农民吃饱饭、有钱挣是当务之急。而缺资金、缺项目等制约因素犹如一座座大山,抑制了大学生村官为民服务、助民增收的决心和干劲。“工程”和配套的“星火创业扶持基金”的问世,不但破解了钱的问题,落实了项目来源,提供了创业指导,更为大学生村官搭建了一个服务农民、成长成才的舞台——在创业中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在创业中增长自己的才干,在创业中坚定成长的步伐。
- 村民意识是大学生当好村官的前提 (2007-08-20)
- 政策上给予切实鼓励支持 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 (2007-08-20)
- 对“大学生当村官”的思考 (2007-08-26)
- 大学毕业生任“村官”的做法和成效 (2007-08-26)
- 大学生“村官”要处理好四种矛盾关系 (200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