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报告引来如潮掌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由中共达州市委组建,达州市委组织部和共青团达州市委承办的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报告团,于17日、18日走进该市部分高校宣讲。5名年轻大学生“村官”结合自身基层工作实际,为全市上千名高校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工作实践课和人生观教育课。据悉,这是四川省自去年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以来,首次举办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报告活动。

  2007年8月,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通过严格的统一考试考核,首度面向全国选聘了300名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大学毕业生,到全市部分村、社区任职。据市委组织部介绍,这批大学生村官中,男性174人,女性126人;大专文化191人,本科文化108人,硕士研究生1人;四川省内其他市(州)15人,省外10人;党员大学生“村官”的,一般被聘任为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非党员的则被聘任为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或文书。他们在基层一线工作以来的8个多月里,扎根基层,艰苦朴素,奋力开拓,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极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青年大学毕业生的风采,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新时期“青春之歌”:宣汉老君乡紫云村村主任助理王玲坚持扎根海拔1300多米、条件艰苦的山区,切实为乡亲办实事,积极推广农科新技术,促进山区人民摆脱传统耕种方式,带领乡亲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宣汉县下八乡平原村村主任助理郎美淋虽是一位高位截肢的残疾姑娘,仍凭着坚强的意志办法律夜校,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渠县渠北乡牌坊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梅发挥师范教育优势,成立留守学生之家,免费为学生补习功课,切实为乡亲办实事,上任几个月就赢得全村村民交口称赞;通川区东岳乡凤凰村主任助理、团支部书记秦亮自愿放弃优越的城市工作环境,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硬化村道公路,普及科技知识,调整产业结构,修建致富村道;达县双庙乡张家湾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栋耐心引导、积极帮助村民修建致富桥,招商引资办企业,热情为群众解难事。

  特别是王玲和当地同样身为大学生“村官”的杨潇、王桃梅等,在今年初抗击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中的突出表现,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等领导同志批示肯定。《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刊发《大学生“村官”:农村的一场“及时雨”》,对达州市王玲等“村官”的事迹进行了深度报道。

  达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举办此次报告活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向志,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康莲英,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胥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志科,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天宗等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并提出严格要求。

  李向志强调指出,举办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报告活动,旨在深入推进全市“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作,进一步弘扬先进,激励斗志,促进发展;增强青年大学生对基层的了解和对群众的感情,激励他们早日成才;教育和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热爱基层、投身基层、扎根基层,为深入推进全市以“三村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他要求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报告一定要注意质量,把握好导向。

  该市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报告团先后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文理学院等高校宣讲,2000多名在校大学生、高校教师认真听取了报告。由于大学生“村官”活动系新时期新事物,特别是报告团5名成员中就有2名是获取了学士学位的本科生,这在大学生中反响尤为强烈,报告会场场爆满,阵阵潮水般的掌声几乎打断报告。同学们纷纷表示,毕业后将“首选村、社区干部职位”,要坚持“用自己的眼睛看真实的家乡,亲身了解国情、民情,不断培养自己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感情”。

  据了解,为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去工作,去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当地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大学生“村官”工资严格执行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的有关规定,即由财政负担专科900元、本科1100元、研究生1500元,年终另发奖金;服务满3年,可续聘留村工作;如进入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在村的3年时间将被计入工龄;若报考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村服务满3年者,每一年可加2分,年度考核被县级以上组织部门评为先进者,每评上一次还可再加3分。即服务满3年后最高可加15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中央组织部最近还宣布,从今年开始,我国将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而达州市今年也将选聘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王通 邓良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