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在抗震救灾中唱响青春主旋律
文国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82年12月生,西南石油大学法学学士,四川省“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志愿者,现为内江市威远县铺子湾镇双岭村党支部副书记。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四川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一等奖、北京迎奥运全球华人征文二等奖、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员、嘉奖、优秀青年志愿者等50余项荣誉称号。文国云为民谋利创建“同心帮扶基金”的先进事迹被CCTV-2《经济半小时》、《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教育导报》、《四川农村日报》等刊物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青网、国际在线等主流媒体报道。文国云现为团中央“中国首届十佳大学生村官”和第三届四川省“十大杰出志愿者”评选候选人。
5月12日14时28分,阿坝州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波及半个中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威远县铺子湾镇大学生村官文国云得知要组成县民兵抗震救灾突出队赴灾区救灾后,主动请缨参加突击队。5月15日9时50分,文国云作为内江军分区选拔的首批92名民兵突击队员之一向通信完全中断、信息闭塞、山峦叠嶂的茶坪乡进军,任务是到茶坪乡送粮食、药品和饮用水,了解并报告灾情情况。受地震影响,茶坪乡山体大面积滑坡,95%房屋倒塌,并形成多个堰塞湖,进入茶坪乡的公路完全被阻断,救援人员进不去,里面的灾民出不来,多个堰塞湖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单边一趟就要11个小时,沿途道路坍塌,余震不断,不时有山体滑落,回头还要翻越一座海拔2800多米的高山。尽管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文国云没有抱怨和退却,始终发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作风,冒着余震威胁和坠落悬崖的危险,克服饮用水少、晚上露宿的困难,经过20余条山体大裂缝,徒步行进40多公里山路,随队进入了茶坪乡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用血肉之躯为茶坪乡灾民送去急需药品和食粮30多斤。沿途路上,文国云还救济、护送、转移灾民30余人。
执行任务过程中,文国云始终冲锋在前。军分区四次进入茶坪乡开展救灾工作,每次文国云都主动请缨参与。尽管脚板打满了血泡,小腿也被岩石磕出了许多伤口,一路上,他仍积极帮助战友和受灾群众通过危险的悬崖路段,为随行的记者和受伤的队友背背囊,把国外记者和受灾小朋友护送下山……文国云默默的作为让大家感动不已。
5月19日,文国云随队第二次进入茶坪乡,行径途中,文国云一不留神脚下踩空,身体顿然前倾,左手狠狠地摁在岩石上,导致中指韧带严重折伤,至今未能痊愈。5月28日,天气特别炎热,文国云第四次随队进入茶坪乡,折返路上战友们携带的饮用水都已喝完,文国云因多日的奔劳致使体力下降,身体出现中度脱水,但他却将仅剩的一点水给了战友,自己强忍干渴直到完成任务。
生活中的文国云,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在晓坝镇灾民集中安置点,文国云了解到部分受灾群众生活特别困难,于是萌生了帮助困难家庭孩子完成学业的想法。当队伍扎营休整的时候,文国云多次到安县茶坪乡设在晓坝镇的联系站,主动联系乡政府工作人员,希望在两三年内每月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100元钱资助给1~2个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单亲孩子,为他们购买学习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文国云说,回到家乡后他将联系更多热心青年参与到这项救灾帮困活动中来。
在完成救灾任务的同时,文国云还用自己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和摄像机冒着生命危险拍下许多抗震救灾中的感人瞬间,一些珍贵的图片和录像资料已被东方卫视、凤凰卫视、四川卫视、上海新闻晚报、人民图片网、《内江日报》等媒体采用。目前,文国云利用休息时间已协助突击队宣传干事发表战地宣传报道60余篇,及时将灾区情况和突击队在灾区开展的工作报道出去,为争取社会各界对灾区的援助和鼓舞参战官兵的士气做出了积极贡献。
- 四川省大学生“村官”灾后重建续写青春的壮丽 (2008-06-29)
- 村官工作总结:青春在这里绽放 (2008-10-06)
- 阿坝州九寨沟县建立大学生村官信息交流平台 (2009-06-16)
- 阆中大学生村官实践纪实 “我就是那颗螺丝钉!” (2009-06-17)
- 船山区老池乡店子村大学生村干部魏斌的乡村实践 (200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