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生"村官":从流失率70%到留住率99%
小何是去年9月四川在新政策下选聘的6000名大学生“村官”之一。四川省委组织部日前的统计显示,这批大学生“村官”的“留住率”达99%,而此前10年,四川先后选派到村(社区)任职的8600多名大学生,流失率曾高达70%以上。
从流失率70%到留住率99%,其中的原委何在?
高流失率曾与基层组织薄弱、大学生就业难并存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关全省大局。然而,全省村(社区)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层次低下、后备干部缺乏的问题相当突出。截至2007年,全省五万多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年龄在55岁以上的占15%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仅占10%,亟需补充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四川高校毕业生已连续几年大幅度增长,2008年达到28万余人。然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不足,随着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多峰叠加”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就业压力更大,竞争更加激烈。
据统计,2007年之前的10年,四川先后选派了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然而到去年7月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人,任村(社区)干部的不足500人,流失率达70%以上,特别是条件较艰苦的地区,几乎留不住人。同时,选聘质量也不高,60%以上的是大专生,农村实用、紧缺的人才很难选到。“人难选、人难留”的问题非常突出。
四川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分析称,大学生村干部流失率高,除了一些地方对此重视不够、教育管理工作没跟上外,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经济待遇偏低。各地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每人月工资仅有400元至600元,普遍低于当前平均工资水平;参加“三支一扶(支农、支医、支教、扶贫)”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月补贴也在1000元以下。许多大学生因待遇偏低,加之吃、住、行等问题难解决,不愿到村(社区)工作。
其次,政治激励不到位。选派大学生两年志愿服务期满后,面临再次就业,虽然省上出台了升本、考研方面的优惠措施,但对表现优秀、自愿留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没有出台定向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干部等激励政策,许多人缺乏长期留下去的信心。
选聘新政策:经济与政治激励双管齐下
2007年7月24日,四川省委宣布,从当年开始在三年内选聘三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任职,鼓励支持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到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按照规划,四川去年选聘6000名,今明两年各选聘1.2万名,以后每年根据缺额情况进行选聘,始终确保一个村(社区)有一名大学生干部。四川省委要求各地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并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扎根基层的长效机制,确保选聘工作取得实效。
为改变以往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出现的“候鸟式”状况,四川省委组织部与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等单位,有针对性地共同制定出台了九条激励保障措施。其中,在经济待遇方面,对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分别每月补助1500元、1100元和900元(民族地区分别增加200元);任职一年且考核合格的,每人每年增发不低于1000元的生活补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照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干部标准执行。
在政治激励方面,选聘到村(社区)任职期满的大学生干部,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可根据任职年限持续加分,被县以上组织人事部门评为优秀的另加三分,同等条件优先录用;连续三年被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评为优秀的,可依法按程序选拔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
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含省项目)和“社工人才百人”计划的大学生,服务期满、自愿留在村(社区)工作的,经考核合格,可直接聘为村(社区)干部,纳入“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计划。选聘到村(社区)任职期满的大学生干部,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可按程序纳入选调生选拔范围。
四川出台的大学生村干部选聘新政策,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全省去年共有4.1万余人报名,与当年6000人的选聘计划相比,比例接近1:7,部分市(州)报考比例超过1:20,个别村(社区)报考比例甚至达到了1:115,出现了多年未见的火爆场面。
流失率大幅下降 扎根基层大有作为
四川省委组织部的统计,截至今年5月,全省去年选聘的6000名大学生村(社区)干部,因难以适应工作、生活环境、父母反对等原因而辞职、自动放弃、自动离职等流失的大学生村干部只有54名,仅占全省选聘大学生村干部的0.9%。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大学生“村官”到岗后,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聪明才智,积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秦天,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播放科教视频,把农作物生产技术、农民创业经验等以更便捷的方式传授给村民。
今年25岁的文国云,去年9月成为威远县铺子湾镇双岭村的大学生“村官”。“刚来的时候,不知道该做什么,做事找不到方向。”文国云说,“经过走访,我觉得必须从小事做起,帮助困难群众增收致富。”
特困户吴珍琴成为帮助的第一个对象,文国云帮助她养兔子。四个月过后,吴珍琴养兔子赚了300元。喜出望外的文国云马上提出,设立一个帮扶基金帮助困难户,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致富。“刚开始我还担心无用武之地,现在看来,选对了路子,农村的舞台反而更广阔。”文国云说。
四川去年出台的选聘新政策,客观上也使大学生“村官”成了一份很有吸引力的工作。青神县黑龙镇新平村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窦娟说:“以前,各地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每人月工资仅有400至600元,现在不仅工资标准收入提高了,县里还根据工作业绩发放一定奖金。另外,任职期满后,大学生村干部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时实行加分,优秀的还可依法按程序选拔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这让大家觉得既有干头,也有奔头。”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认为,四川省委出台的选聘新政策,针对性强、标本兼治,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和关键,大学生村干部流失率大幅下降就是最好的证明。
- 四川大学生村官:把根留住 (2008-04-24)
- 阿坝州九寨沟县建立大学生村官信息交流平台 (2009-06-16)
- 阆中大学生村官实践纪实 “我就是那颗螺丝钉!” (2009-06-17)
- 船山区老池乡店子村大学生村干部魏斌的乡村实践 (2009-06-19)
- 浙江柯桥稽东镇大学生村官 乐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200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