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彭州大学生村官PK续 上任首抓安全问题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
    “一下子反映了那么多的问题,有的不是一两天可以解决的。社区安全问题,是我上任后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昨天,是彭州市小鱼洞镇大楠社区临时管委会主任刘江上任的第一天,从昨日一大早起,他就开始着手处理社区大大小小的事情。与此同时,大楠社区临时党总支部也开始着手考虑如何保障、监督管委会运行的问题。据介绍,党总支部在选举管委会主任之前,就成立了监督委员会,以确保管委会优质、高效地运转。据小鱼洞镇有关负责人说,刘江作为管委会主任,全面管理大楠社区各项事务,从而避免了社区的“门户之争”和“各管各”的局面。

  上任 首抓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并没有被刘江直接写进他的《竞职演讲稿》中。“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如果在自己的能力与权限范围内能够解决的事情,将在12小时内解决。”这是刘江对社区居民的承诺。这是居民们所感兴趣的。上任首日,正是因为听取了其他委员和居民的反映,刘江决定把“安全问题”作为自己上任后第一件要解决的事情。

  “消防栓漏水了……”上午10点30分,刘江在管委会办公室中的“新家”还没有布置妥当,就有村民来找管委会帮忙。委员廖永洪负责水电,刘江便征求他的意见。廖永洪说,如果换个新的,需要100多元钱;如果修修补补,还能维持一段时间。刘江考虑了一下,决定还是先修补,社区的钱要用在刀刃上。随后,又有村民向刘江反映屋顶漏雨。刘江跑到现场看了一下,建议村民自己想法,他说:“现在援建板房的走了,再出现问题必须靠我们自己解决,漏雨可以找胶皮补上。”

  下午2时许,刘江组织4位委员到办公室,召开了第一次大楠社区管委会会议。“陈姐、马伯,你们这边坐。”刘江谦逊地招呼4位委员,会议在温馨的气氛中进行。

  委员陈述清第一个站出来,再次提到板房漏水的问题。接着,委员马奉华又反映板房区内车辆管理问题。最后,大家的焦点问题都集中在了窗户加固、确保安全上:只要有人使劲抵住其中一扇窗子,轻轻地就能将另一扇窗子拨开。经过讨论,管委会决定统一对居民的问题窗户进行加固。在此之前,刘江提出,为了避免盗贼从窗而入,从昨晚起调整社区夜间巡逻时间,上半夜减少一个人手,下半夜增加一个人手。

  另外,这次会议还通过了在社区建立三级管理制度的想法,每一栋活动板房推选出一位“栋长”,每10户居民推选出一个“组长”。一旦有什么事情安排,管委会就直接通知“栋长”、“组长”。

[1] [2] 下一页

背后 不能再“各管各”了

  刘江当上社区管委会主任,从而开创了灾后社区管理的新模式,这还得从6月22日说起。当时大楠社区第一期活动板房投入使用,大楠村、江桥村和渔洞村的村民相继入住,仍归原来的村组干部管理。然而,社区生活引发的各种纠纷很快让各个村干部焦头烂额。原有的村级管理体系,已不适用现在的社区化管理。同一社区,由于大楠村自留资金相对比较多,他们就花钱聘请村民当保洁员,卫生环境自然要好一些;而江桥村因无钱请保洁员而实行轮岗制,卫生环境便得不到保障。

  这种“各管各”存在的弊端,被彭州市下派干部张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6月30日,张强召集三个村组的干部开会,第一次提出了成立社区管委会管理社区的理念。在这个构思中,村干部的职责不变,另设一个管委会管理社区。凡是社区的村民,都必须服从管委会管理。

  7月8日,张强组建了大楠社区临时管委会,并提出了由镇党委、政府托管,之后交给大学生村官管理的想法。随后,彭州市有关部门对这种社区管理模式调研后,于7月15日出台了关于灾后新型社区自治的文件。7月底,小鱼洞镇党委、政府决定将大楠社区作为试点,并启动从大学生村官海选社区“当家人”的相关工作。

  在选举社区“当家人”期间,大楠社区成立了由3个村支书、4个居民代表共7人组成的监督委员会。从昨日社区主任刘江走马上任之日起,监督委员会开始履行其职能。据了解,刘江主要有社区制度建设、管理、服务等五大工作职责。此外,他不仅要搞好管委会成员内部团结,而且还要协调好三个村组干部的关系。

  印象 这个主任还不错

  马奉华(大楠社区治保巡逻大队长):刘江上任有一套新方针和新政策,作为下属一定要给他“扎起”。刘江对有些情况不太了解不要紧,可以和大家一起商讨提方案。

  陈述清(临时管委会会计):听了他的竞选演讲,可以看出这个年轻人是用心思考了的。但目前的管理计划不可能什么都考虑到了,还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渐完善和落实。

  刘兴玉(临时管委会出纳):只要有能力,年龄不是问题,有闯劲正是刘江的优势。

  廖永洪(主要负责社区的水、电运行):刘江有实力,有魄力,说话管用,但是有点担心刘江“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不过,只要是为社区着想的,我肯定支持;反之,我肯定要站出来反对。

  周正蓉(社区住户):虽然他还很年轻,但只要说的有道理,我们还是会听从他、拥护他。希望他以后做好本职工作,为大家服好务。

  易孔兵(社区住户):年轻人有干劲、有想法,应该会给大家带来惊喜。本报记者袁勇 实习生廖云路 实习记者王炬 摄影郭广宇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