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八名大学生村官举行集体婚礼

来源:遂宁新闻网 作者:佚名


广阔农村大有作为,大学生村官们留下了难忘的青春,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记者 李四海 摄


 

  党委政府送上甜蜜礼物

  7对大学生村官举行集体婚礼

  昨(23)日的阳光,已经开始有了几分火辣,聚集在船山区唐家乡东山村的人感受尤为深刻。

  上午9时过,长长的红地毯和漂亮的鲜花门就摆在了东山村村支部门口的小广场上,红地毯的一头,7对身穿礼服的新人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灿烂的阳光下,他们掩饰不住的幸福笑容让人好生羡慕。

  这场名为“情定船山·相濡百年”的集体婚礼是船山区委组织部和宣传部精心为大学生村干部准备的一次“甜蜜大餐”。7对新人中,有8名是正扎根船山新农村建设一线的大学生村干部,他们在红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才智,又收获了爱情,这场集体婚礼无疑成为他们人生的一次“锦上添花”。而更为深刻的内涵是,大学生村官情定红土地,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所坚持的选择:扎根新农村,建设新农村。

  集体婚礼简洁而热闹,团市委还给新人们准备了一本新书《爱巢永固》作为结婚礼物。最好的观众是闻讯而来的附近村民,他们用热情的笑声和欢乐的歌舞给新人们送上了真诚祝福。

  婚礼故事

    刚结婚就有了“娃”

  站在临时搭建的仪式台上,7对新人喜悦中带着些期待。因为长期在基层工作,对农村各方面情况比较熟悉,这让这些年轻人对留守儿童有着牵挂,而自己成家了,对这些缺少家庭关爱的孩子就更为关注。

  婚礼前夕,大家商量着给组织汇报,有了自己的家,就再要一个孩子吧——每对新人结对一个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他们的婚礼心愿。因此,看到孩子们走上台后,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新人们都激动起来,新娘们更是一搂婚纱,直接蹲下去拉住自己结对的孩子,亲热地问话。

  婚礼结束后,每对新人都牵着自己结对的孩子一起栽下一棵爱情树,系上一把同心锁。2个挥动铲子的大人身边,穿梭着一个小小的身影,这个美好的画面正是7个幸福家庭种下的希望的萌芽。

  新人誓言

  将爱情和新农村建设进行到底

  “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我而言,你是我的整个世界,面对前路的荆棘与坎坷,面对新农村建设的艰辛与喜悦,我愿与你共同担当……”面对在场的领导、家人和群众,新人之一曾超领誓时格外严肃。

  小伙子目前在桂花镇来龙村工作,是第二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他的妻子唐丽华在医院当护士,两个人一周只能见一次面。但说起未来,两人的认识都很清楚,方向也很明确,曾超要继续在现在的岗位上干下去,要在新农村建设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展现自己的才华。唐丽华并不抱怨这个愿意待在农村的丈夫,大大方方地说:“我支持他,他要待在农村,以后我就找机会来和他一起。”

  陈杰和彭婷婷是7对新人中唯一都是大学生村官而走到一起的。两人都在唐家乡,因为共同创业而相识,他们的“思创苑”农家乐如今已远近闻名。对于未来,两人目标一致:留在现在的岗位上,继续创业。

  ■新闻背景

  多方关爱激励

  大学生村官扎根新农村

  自2007年全省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以来,相继有近200名大学生扑身到船山区农村基层。今年9月,第一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将到任期,但从他们反馈的信息来看,几乎没有犹豫,多数人愿意继续留在目前的岗位,少部分盘算着深造后继续为新农村建设出力。

  究其原因,还是大学生村官们自己的话说得最清楚:“组织给了我们好的平台和真切的关怀,我们愿意继续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近年来,在做好大学生村干部服务工作,努力为他们干事创业、锻炼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有效激发他们扎根基层、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上,船山区做了很多思考,这场贴心的集体婚礼就是从生活上关爱大学生村干部的一个侧面。

  船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向莉说,大学生村干部是当前活跃在农村基层最年轻、最有知识、最富激情、最有希望的群体,当前船山区的大学生村干部们正在迅速成长为全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这场集体婚礼是党委政府送给他们的礼物,既要让更多人关注大学生村干部,也要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新农村建设。

  据悉,船山区不仅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服务中心,实现了大学生村官“全覆盖”,还在区委组织部网站开辟了专栏,建立了大学生村官QQ群,与“80后”的村官们实现无障碍交流。同时,采取老帮新、一帮一等多种方式,营造大学生村干部成长的良好氛围。为鼓励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基层、安心创业,还多次召开现场会,举办相关培训,让他们充分与市场接轨,立足本地实际带动老百姓致富。

  要成长也要成材。船山区还定期拿出一定名额在大学生村干部中定向选录。今年下半年,就将在教师考聘中对有教师资格证的大学生村干部实行定向考聘,还将从乡镇站所拿出部分事业编制对他们进行定向考聘。同时,对愿意继续提高自己素质的大学生村干部,区委组织部还将与市委党校协调,提供一定经费支持他们深造。

  据介绍,船山区委组织部正在从分片区入手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的组织交流机制,力争从多渠道真正做到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